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9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20869篇
科学研究   1148篇
各国文化   149篇
体育   674篇
综合类   795篇
文化理论   451篇
信息传播   5707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333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775篇
  2014年   1955篇
  2013年   1893篇
  2012年   2323篇
  2011年   2656篇
  2010年   2211篇
  2009年   2241篇
  2008年   2818篇
  2007年   2081篇
  2006年   1427篇
  2005年   1308篇
  2004年   965篇
  2003年   1074篇
  2002年   953篇
  2001年   804篇
  2000年   671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宋柏林 《神州学人》2004,(11):19-19
近年来,我赴日留学人员大幅增加,特是自费留学人员的增加更为突出,已经达到学人员总数的 95% 以上。据统计,截至 200年5月1日,在日中国留学生(以学习专业目的,在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学习者为70814人,占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10950人)的 64.7%。由于赴日留学、就学人数短期内剧增,之日本的经济持续萧条,致使接受留学生的件非但未能得到充实和改善,反而有逐渐恶的趋势。同时日本对外来留学人员勤工俭学间的限制,使部分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压力,给安全问题留下隐患。据有关部门计,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犯罪人数明显增加,犯罪最多、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32.
笔者步入媒体行业15年来,曾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事过播音、主持、编辑、记者、制片、策划等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深感媒体从业者个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由于媒体工作的公共传播特性,个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所在媒体的公共形象。在如今媒体间竞争加剧,从业人数激增,强调品牌包装的新传媒时代,对从业者进行个人形象的培训、提升,已经成为打造媒体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形象塑造不同于形象设计,设计侧重于平面与包装,难以改变内在;塑造则是立体而有针对性的雕琢。笔者认为,一个外表得体、举止有度、谈吐不俗、气质高雅的个人形象必然会引人注目、受人敬重,作为兼具个性、理性与知性的媒体从业者,他们思想活跃,对社会公众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而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性格形成是由长期的教育与其生长环境所造就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本文将从语言、仪态、着装、化妆、心态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原始时代的马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因为年代久远,考察起来极为不便。但人类既然很早就与马发生了关系,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中国各地广为存在的原始岩画,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考察古代马文化的重要线索。原始岩画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初民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翻开原始岩画这一人类最初的艺术画卷,可探寻到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34.
社会的主流文化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它以其特有的文化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情感,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使人们具有特定的文化人格,对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得出对其文化的价值判断,果戈理的乡村生活小说正是通过代表农奴制文化的社会力量-地主群像的塑造,揭示了农奴制文化腐朽没落的本质。  相似文献   
35.
36.
小文 《体育科研》2006,27(2):28-28
从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40年中,IBM一直是奥运会IT赞助商。2000年,国际奥委会决定把IT行业的“TOP”赞助拆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行业,IBM只能从中选择一项继续进行赞助。经过长达一年的谈判和僵持,双方未能达成共识。最终,IBM宣布从2001年起退出TOP赞助。  相似文献   
37.
戒“吹”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种爱“吹”的人,遇人则吹牛,凡事好吹嘘,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吹风机”、“吹鼓手”。  相似文献   
38.
39.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