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2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18121篇
科学研究   924篇
各国文化   153篇
体育   660篇
综合类   818篇
文化理论   460篇
信息传播   5785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22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26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720篇
  2014年   1733篇
  2013年   1712篇
  2012年   2092篇
  2011年   2418篇
  2010年   1930篇
  2009年   1951篇
  2008年   2609篇
  2007年   1854篇
  2006年   1296篇
  2005年   1121篇
  2004年   871篇
  2003年   889篇
  2002年   805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551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高源 《传媒观察》2007,(11):16-18
国家广电总局8月15日下发通报,要求重庆电视台停播娱乐节目《第一次心动》。通报指出,《第一次心动》严重偏离比赛宗旨,热衷炒作、制造噱头,在评委选择、比赛环节、评委表现、歌曲内容、策划管理和播出监管等方面都出现了重大失误,损害了电视媒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唐皞 《视听界》2007,(3):46-48
本文从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第一剧场四年来昕播出的电视剧入手,结合城市频道的整体形象定血,并根据南京地面频道的电视剧播出环境,尝试归纳出科学合理的电视剧选购策略。  相似文献   
993.
袁丁  王双俊 《视听界》2007,(6):93-94
卫视形象宣传语是对卫视整体形象的概括,受众可以通过它直接了解各家卫视的品牌战略和专业化趋势,并感受到中华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对全国31家省级电视台卫星频道和凤凰卫视、星空卫视、深圳卫视共34个形象宣传语作了分析,发现除天津卫视、青海卫视和广东卫视外,其余31家卫视都有彰显自身特色的形象宣传语。  相似文献   
994.
对自组织科学和耗散结构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阐释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耗散结构特性及其对资源共事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5.
王倩  李要师 《青年记者》2007,(21):19-21
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记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怎样,人们怎样看待记者,人们又是怎样评价记者?为了获取这些信息,《青年记者》在第八个记者节到来前夕,联合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的师生组织了这次"记者公众形象调查"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随机抽取600多个调查对象。其中济南市民占70%,另外30%来自全国各地的调查对象则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调查的。此外,还进行了个别访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并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力求真实、科学地反映记者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996.
长平 《青年记者》2007,(21):77-77
正面报道如何才能不产生负面效果,值得一些正面新闻的报道者们反思。又快到年终盘点的时候了。我和同事去年"恶搞"了一把,做了个"反向新闻·重构2006",今年我们还打算继续"反"下去,但是不再虚构了,因为我们发现生活中的"反向新闻"比比皆是。这里我仅举最近网络上的一个事情作为例子。  相似文献   
997.
《中国新闻周刊》2007,(5):79-79
老舍的剧本和葛优的主演,无疑将成为话剧《西望长安》吸引观众的两张王牌。  相似文献   
998.
十一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7,(12):78-79
今天是记者节,一个属于传媒人的节日。在信息改变生活的时代,在资讯化生存成为主流的时代,记者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需要与认同。在一项针对记者节的特别调查中,我们看到,7000余名参与的职场人,超过七成想当记者。无论,他们看中记者职业的原因是记者能够有机会增长见识,并具有挑战性,还是记者可以不断积累人脉和能学到很多东西,一个直观的信息是,记者形象正在赢得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999.
所谓现场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到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去观察、访问、体验、感觉现实生活。现场采访要求新闻记者最大限度地加强现场观感,撷取富有人物、事物、景物之具体形状和姿态的形象素材,即便是事后采访,也要着力引导采访对象尽可能地回忆他们所目击的事物当时的情状,惟其如此  相似文献   
1000.
博客选萃     
图书馆学本应该是一门包含丰富内容、高雅情趣和无限想象力的学科,可惜在铺天盖地的八股文章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员患上了“脑硬化”,成了生产文字花岗岩的机器,丧失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美、展示美的能力,沦为刻板单调的书管家,享受不到工作的乐趣、生活的多彩。博客的出现,给图书馆员提供了从“化石”中苏醒的机会,先醒的图书馆员们像是小松鼠钻出了雪窝窝,磕着文字的松籽,给我们吐出了春天的气息。下面的几篇文章,共同的主题是论述电影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文字生动、内容新奇,表明我们的图书馆员还没有僵化到不可救药,一旦苏醒,聪明活泼不亚于作家、歌手。小说、电影中的行业角色的形象,往往是这个行业的社会形象的集中的典型的反映,是行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检讨的重要依据,也是学术反思值得关注的现象。对小说、电影中的行业角色形象的研究不仅是严肃的,也是有趣的。可是这样的既严肃又有趣的研究,往往让美国人抢了先,不能不令人三思:服务于同一个行业,差距咋就这么大呢?这或许就是创新型国家和非创新型国家的差距,就是有趣人群和无趣人群的差距。美国学者很善于从电影中发现学术问题,不仅图书馆学研究方面有《电影中的图书馆员,1917-1999》这样的专著,其他学术领域也是如此。我国青年学者朱靖江曾翻译过美国人保罗·伯格曼等著的《影像中的正义——从电影故事看美国法律文化》,就是拿电影说事的法学专著。这些研究说明一个道理,学术是有趣的,研究是做不完的,学科一直是有空白的,关键看您是不是一个有心人。编选这个专题的博客文章的意图很明白:中国还缺少一本研究电影中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的专著,就看是谁拿下这个空白了!如果我是图书馆视听部的馆员,或者我是出版社的社长,或者有人投资让我牵头编选,别人不抓紧,拿下这样一本专著的人可能就是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