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4748篇
科学研究   546篇
各国文化   190篇
体育   221篇
综合类   166篇
文化理论   81篇
信息传播   655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401篇
  2014年   943篇
  2013年   709篇
  2012年   1034篇
  2011年   943篇
  2010年   762篇
  2009年   768篇
  2008年   807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742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891篇
  2003年   589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Isabella 《成长》2005,(8):74-75
我一直认为巴赫和莫扎特是古典音乐中比较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他们懂得,音乐应该是一种朴素而严肃的欢乐。西方音乐自浪漫派后,或多或少有病态气息,逐渐偏离了音乐的真髓一欢乐。  相似文献   
972.
正在观看舞剧的年轻男护士贝尼诺发现坐在身旁的男观众流下了热泪,那是作家马克。8个月后,马克的女友——职业斗牛士莉迪亚在一次表演中受伤失去知觉。在医院里,马克与贝尼诺再次相遇并成为朋友。贝尼诺在医院里照料另一位植物般昏睡不醒的女子——他一直暗恋的舞者阿莉西亚。每当马克经过阿莉西亚病房时,都会看到贝尼诺对阿莉西亚喃喃地诉说着什么。阿莉西亚被发现已经怀孕,贝尼诺因此被监禁。莉迪亚死了。贝尼诺因忍受不了与心爱的人分别而自杀。阿莉西亚醒来了。另一次舞蹈表演,两个活下来的人相遇了。阿莉西亚亲切而疑惑的表情似乎表明…  相似文献   
973.
974.
新颖鲜活,独特奇异,是一种有强烈吸引力的趣味。求新求异,人之常情,谁爱看千人一面,谁爱听千腔—声。受众对新闻评论同样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读、听、看了每则新闻评论,都能受到点新触动,懂得点新道理,得到点新启发。我国新闻评论大家都是身体力行求新独创,讲出—段段发人深省的经验之谈,捧出一篇篇新意灼灼的言论精品。近代进步报刊政论传统的奠基者王韬,反对“泥古”,反对刻意模仿和无病呻吟,指出“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他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大量评论,在继承古代杰出政论家优点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75.
976.
韩静霆的《白梅无价》,是一篇情深韵长的美。作家笔底渗透着我国当代两位大画师李苦禅与许麟庐那渗透着深深化气息的知性友谊,情满青山,真气逼人,催人泪下。苦禅大师撒手人寰,许老六脆灵堂,长恸不止,哭得眼睛要出血,几乎背过气去。在极度的悲痛中,许老要了一张四尺宣纸,捉笔在纸上横扫,画出了一幅《白梅图》。他哪里是作画,简直是要划破阴阳之界,去寻找相濡以沫几十年的风雨故人!他把哀悼师兄的悲情倾洒在纸上,朵朵梅花都是泪。在作家眼里,这幅《白梅图》是绝世珍品,它深蕴许老之神,融人气、情采、天时、地利于一体,所以,白梅无价。这篇美,在表情达意上,既雄放又悲婉,既热烈又深沉,既明快又含蕴,艺术上显出了作家独到的功力。  相似文献   
977.
978.
贺修炎在《教育评论》2008年第2期撰文指出.我国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院校类型较多,形式也较复杂.对各类型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高技能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是一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范例。  相似文献   
979.
教育的困惑     
有一幅摄影作品曾经获奖。其实那幅作品毫无艺术可言, 就是将全班50名学生的头像拼在一起。但是其中一个“看点” 却使人震撼: 每个学生的鼻梁上都架着一副眼镜。 现在的眼镜店, 已进入“可持续兴隆” 的轨道: 每天车水马龙, 摩肩接踵。本人 文革” “ 前读中学时, 全校一千多人, 只有两位戴眼镜的学生。每到公众场合,大家都会诧异地望他, “稀物”。而现在, 像看 若有哪位中学生不戴眼镜, 那才是“稀物” …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