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6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9篇
教育   8942篇
科学研究   962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219篇
综合类   576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1955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63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386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800篇
  2013年   718篇
  2012年   801篇
  2011年   923篇
  2010年   865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961篇
  2007年   872篇
  2006年   719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429篇
  2003年   398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82.
对教练员道德失范行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善治理论的本质和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将善治理论应用于教练员道德失范行为治理中.针对教练员道德失范行为的成因,提出重塑教练员"善"的利益观、价值观、伦理观,构建教练员的多元主体共治体系.  相似文献   
83.
胡安国的政治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所著《春秋传》中,而《春秋传》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尊君强本”。由此可见,胡安国的政治伦理思想核心在于“尊君强本”。这是由胡安国早年求学太学,得《春秋》之旨和理学之义,而后基于其对“义利”“常变”的理解催生而来。胡安国解“元”为“理”,解“理”为“心”,并主张“尽心成性”,为“尊君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其“尊君强本”思想包括三层最基本的内涵:贵德贱利、尊君抑臣和尊华攘夷。其中,“贵德贱利”为“尊王抑臣”“尊华攘夷”之总纲,核心在于“贵德”;“尊君抑臣”为内政之方,目的在于“尊君”;“尊华攘夷”为处理外事之准则,核心为“尊华”。胡安国的“尊君强本”思想奠定了湖湘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基调。  相似文献   
84.
教师伦理与教育发展、教师生存及学生成才密切相关,对教师伦理的关切直接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推进。教师伦理作为一个重大的教育命题和时代课题,需要在历史、理论、实践的三重逻辑中深入探究其本质发展,阐明其丰富的理论样态,厘清其发展完善的现实路径。其中,在历史逻辑层面,以久远的伦理文化为思想渊源,教师伦理呈现出相应的历史流变;在理论逻辑层面,以文本为主要遵循,挖掘中西方教师伦理研究的学术议题与概念基础;在实践逻辑层面,以育人为根本指向,并在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基础上探寻教师伦理发展的实践路径。准确把握教师伦理发展的逻辑,对教师伦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区块链因与数字出版在技术生产、内容规制以及价值规范上具有较高的逻辑共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出版业态创新,重构了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推广营销、盈利分配、数据治理等业务环节。然而,区块链在正向赋能数字出版之际亦存在技术隐忧,身份主体性的位移、信息自主权的丢失以及归责追溯的困难等伦理问题逐渐显现。未来,需从主体性价值回归、建构被遗忘权机制、创设系统治理体系等入手,规避区块链与数字出版融合而产生的技术风险与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86.
以心性之学为基础,说明中国人文传统的独特性,是唐君毅哲学的一个重要向度。为说明心性之学的统贯意义,唐君毅把传统心学与孔子“仁”论密切结合起来,用“感通”来说明“仁”,证成心性传统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贯性。同时,唐君毅立足心学的立场,通过“感通”中对己、对人、对天道的三个维度把心性论引向纵深发展,并说明了中国人文传统的特质在于“伦理的人文主义”,彰显中国人对于主体的独特理解模式。  相似文献   
87.
袁强 《视听》2022,(9):117-119
科幻电影《沙丘》在人与星球、飞船、沙虫之形体的对比中展开了对“巨大沉默之物”的美学呈现,进而呈现了他者之于“我”的超越性,以及一种“为他人”的伦理向度,并且传达了一种直面“存在之恐惧”的生存体验与如何在世界中存在的哲学思考。由此,这部电影清算了人类中心主义,展开了一种承认差异、尊重他者的伦理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8.
教育数字化转型新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作为“人”本身及其数字文化存在的属性,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创新。教育技术用户对“热”技术的“冷”态度说明,作为数字文化存在的“人”没有与技术实践理性地有效融合,研究并实践文化视域下教育技术伦理至关重要。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视域下教育技术伦理的内涵,即学习者、教学者、管理者等不同伦理主体在技术支持的“真我”与“虚我”混合恰适的文化场域内,在创造、使用与管理含纳技术的教学过程与资源中,相互理解、尊重,并形成有效驱动力以更好地践行教与学,最终实现“自我”“群我”与“类我”的和谐统一。文章还通过详细分析翻转课堂和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课例两个案例,进一步阐释了文化视域下教育技术伦理在数字化转型与教学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并作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89.
信息网络正在开辟一个新的时代。网络不仅是一种新技术媒介,而且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又给现有的伦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因此,构建新的网络伦理规范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确立一系列基本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建立起适应网络伦理关系要求的新伦理观。  相似文献   
90.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人格发展的奠基期,学前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督导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督导彰显了办学行为评价的公正性,关乎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学前教育关联主体的利益保障。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育督导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公平、正义范畴。通过对学前教育督导面临的功利性、正当性和公平性的道德考量,可以看出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效率、平等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的伦理建设应该包括:浸润伦理关怀,拓展伦理交往空间,增强伦理自觉,实现教育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