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74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林珂 《兰台世界》2014,(1):127-128
明清时期,实学思潮相当流行,清初的颜元是实学教育思想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培养“实才实德”的经世致用人才,注重“习而必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以“实学”为特征和主要内容的功利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李贽的心学思想启蒙了后来许多思想家,他一生坎坷,遭遇不平,特殊的信仰造就他不同别人的想法,他提出童心学说,对前人的作品进行独到的批评,对李贽学说的心性的研究和心理学分析可对其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3.
心理成长的概念是对心理发展的概念的超越。发展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学说,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要的缺失。用心理成长概念去替代心理发展概念应该成为考察人的心理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转换,新心性心理学则实现了这一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转换包括:将着重于生物和生理转向着重于心理和心性,将着重于成熟和发展转向着重于成长和提升,将强调心理的直线发展转向全面扩展,将强调心理的平面扩展转向纵向提升。心理成长不是孤立的,它与心理资源、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心理环境和心理生成有着重要的关联。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心理、人的成长等,可以按照个体、群体、民族、社会、文化这五种方式来考察。  相似文献   
54.
胡宏是南宋初湖湘学派创始人,著名的理学家,他以自己的心性论哲学为基础,其教育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因民之性,导之向善”的教育作用论思想;“有体有用,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论思想;“系统完整、辩证统一”的学习论思想;“尽心成性,求其放心”的德育论思想。这些教育哲学思想中虽然夹杂着一些封建糟粕,但充分挖掘、研究,批判地继承这些宝贵的教育哲学思想遗产,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5.
朱熹的心性思想一直是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传统心性哲学的发展。近几年,学界对朱熹心性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根据相关资料对朱熹心性学的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6.
这篇散文很有层次感。先说草木的心性,再说人类对草木应该持有的态度。文章前半部分看似在说草木的心性,实则在说人类的心性。牵牛花的敏感,桂花的团队精神,月季花的娇生惯养、玩世不恭,阳转藤的趋炎附势、过河拆桥以及恩将仇报,无一不代表着各种人的心性。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企图招人耳目而喧宾夺主,最终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57.
晚唐著名文学家卢肇的文学作品与书法理论中体现出"尚实"的审美取向。卢肇"尚实"的文艺风格是对客观之"理"的探索与研究,主要表现在探索天文自然规律、艺术表现规律两方面,并以文学修饰的方式将理性的客观规律理论用赋的文体将之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卢肇为文为艺的艺术实践与科学探索中得到极为完美的体现,这同时也是卢肇实学美学文艺观的主要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8.
张涛甫 《青年记者》2010,(10):10-12
新闻关注当下,历史钟情过往,前者“喜新厌旧”,后者“喜旧厌新”,彼此的时间意识是不同的,历史“好古”,而新闻“维新”,彼此偏好不同,各有所执。不过,二者有一点却是相似的:二者都很关注“事实”,都很在乎由事实建立起来的“真实”。真实性是它们安身立命的根基。合此,他们赖以存在的合法性即会坍塌。新闻与历史都是“实学”,事实以及真实性是它们之间亲缘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59.
儒学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先后经历了先秦儒学、两汉儒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和现代新儒学等阶段。每一阶段儒学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都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儒学自身理论的嬗变及对佛道思想挑战的回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0.
心性论是指对人的先天本性的认识。在印度佛教中,心性是"本净"的。人人生而具有成佛的潜能和内在动力,只是因为"客尘所染",所以不能自见其心。而中国佛教认为"心性本觉",人心就是道德和精神的圆满状态,只要自认其心,当下便能成佛。因此,中国佛教心性论是对印度心性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文化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