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8501篇
科学研究   315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101篇
综合类   410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309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86篇
  2012年   616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627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330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30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艺术是我们生存本质在意象上的一种集合。从本质来讲,艺术忘情地关注现实社会及未来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状况与命运。艺术以其内在的冲击力顽强地证明着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昭示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倾向。  相似文献   
982.
论汉字在传达中的积极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达中,文字的功能向来不被看重.一般认为文字不具备激发思维的功能,它只是对思维成果的消极物化.这种看法并不适合汉字.汉字是表意性文字,有图画性特征,这使它具备三个优点见文知意、传达意义的丰赡立体性、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这些优点使它在传达中成为一个可以激发思维、推进思维的活体.同时传达中的汉字是手写的汉字,手写汉字有强化汉字形象性特征的性质.因此,汉字在传达中是积极的、有利于思维深入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983.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中,金、翠、绿等色彩被广泛地应用于意象中。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把握温庭筠词的特色。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分析,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得出结论: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色彩与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了意象的表意功能,增加了他词作的特色。这对于精确地理解、把握我国最早的词作流派花间词的主要人物温庭筠的创作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4.
《逾》中大部分情况是作者个人“赤裸的自我”之表现;作者在婚姻、家庭和性爱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困惑,表明他是荒诞人生的最早感应者;象征和意象等手法的运用,加强了主题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85.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的基本艺术细胞,它是情与景、心与物的统一体.即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的有机融合。因此.从意象人手分析古代诗词是一种较切近诗词艺术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方法。在西方.还产生了一种专门的批评方法——意象批评。这里.我们不想一般地介绍有关意象的种种理论观点.而是结合具体诗词作品.来看意象运用和组合在中国古代诗词创作中的一些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986.
“意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诗歌中。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独特魅力,使中国古典诗歌以其具体、形象性而著称于世。本文通过中外诗歌的对比,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具体直观性凝炼性、丰富性以及象征意义等特征。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得以成为世界各国诗歌中一颗耀眼明珠的奥妙所在。  相似文献   
987.
988.
荣格的原型理论在20世纪的神话原型批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章分析了荣格原型意象理论,并与中国古代学中的月亮意象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89.
陶渊明的诗,在造境上,除人们常提起的静谧、恬和之外,本文认为他的诗主要呈现的是吉庆祥和、安泰瑞美的造境特色。而这种造境又是基于“全身远祸”上的考虑,因此而成为一种自觉的创作基本原则。其吉庆祥和的特色表现在喜写东南方位、秋菊花草、鸟树名物、良佳时日、鸡狗声音、安泰祥和理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0.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作中承载"舞蹈"意象的舞者多为女性,在与同代诗人笔下的"舞者"形象进行比较时,考察叶芝对于男女两性的思考并认为其笔下的女性舞者具有独立的主体性。叶芝将"舞蹈"意象安插在爱尔兰本土的神话传说构成的背景之中,在唤醒爱尔兰人欢乐和悲哀的心理残迹之时激活深蕴着民族性的集体无意识,进行民族身份的追寻和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