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9514篇
科学研究   250篇
各国文化   87篇
体育   197篇
综合类   114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5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943篇
  2012年   1246篇
  2011年   1557篇
  2010年   1158篇
  2009年   1015篇
  2008年   1279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44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心学也。"文学创作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写心传心的过程。心灵本来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但长期以来,不论是写作理论还是写作教学实践,我们过分注重学生的外在写作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写作主体的精神建构和心灵培育。本文指出了当前商品时代和消费社会对大学生心灵发育的不良影响,写作主体心灵的功利化、麻木化、肤浅化、社会化和世俗化是导致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深层原因。本文还从人的自然化、诗教传统以及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旨在唤起广大写作学教师共同起来关注写作主体的内在精神的塑造,从心灵涵养的角度来培育写作之"根"。  相似文献   
142.
语文教学需要学生能够感悟,甚至是理想意义上的创新感悟。语文教学,作为语文老师,务必要探究促进学生感悟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3.
李霓虹 《湖北教育》2004,(19):48-49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让语文课中那些美好的情感走人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品德陶冶的过程,体验生命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4.
对班主任来说,和学生谈话是一项主要的工作任务。谈话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奠基石,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经常采用的主要形式。因此,和各种各样的同学谈话.如何谈得圆满、和谐,如何打开同学的心灵之窗,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需要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5.
没有差生是小班化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面对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孩子,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是小班化教学教改实验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小班化教学实践中,我本着对每个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分析研究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努力跟上班级其他同学,全面地提高小班教学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6.
美国的行为学家皮鲁克斯说:"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样一句话:"成功是从心里开始的!"他还说:"每个人的成功人生并不是直接与智商和能力挂钩,而是与其心理素质是否健全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7.
本文从语文新课程理念出发,论述创造语文课堂的新本质,这就是使语文课堂由格式化的知识王国变为人性化的生命世界,由同质思维的产床变为异质思维的摇篮,由传经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  相似文献   
148.
泰戈尔的《新月集》有其独特的审关视角。那以爱为核心的情思意蕴驱动的想象与幻想,创造了一个新月一般晶莹秀美的儿童心灵世界,但作品的旨意并不局限于描绘这诗意的理想国,而是要敦促人们从怀疑贪婪的功利桎梏中解放出来,返朴归真。正是沿着儿童这纯净善良的心灵轨迹,使读者的灵魂受到洗礼,得到人性真善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9.
汪益兵 《职教论坛》2006,(22):52-53
避免思品教育中存在的短期行为,应着力从加强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养成学生健全乐观的人格等方面去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开拓思想体验教育新途径、开辟更多的体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来实现思品教育的长期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0.
仇忠海 《上海教育》2007,(11B):27-27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沟通的活动。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和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认识到生命对于社会、他人的积极意义,并促使他走上生命的自我建构之路,这样的建构应当是一个和谐发展的过程,需要在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里完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