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4768篇
科学研究   511篇
各国文化   110篇
体育   352篇
综合类   242篇
文化理论   82篇
信息传播   76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729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463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道家哲学没有本体论,没有镜式主体,道生万物,道即万物,所以“道”与“逻各斯”的“在场的形而上学”大异其趣。庄子与德里达的相遇是在语言哲学上,他们都在思想与世界之间塞进了漂泊而暧昧的语言夹层。本以庄子的“曼衍”与德里达的“分延”相发挥。德里达强调语言的隐喻特征,又恰好与庄子的“三言”巧合。语言既然不足以传达真理,二家就顺理成章地将哲学推向了学。  相似文献   
122.
刘屹 《家教指南》2001,(4):138-144
在质疑《变化经》"汉末成书说"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根据南北朝末和唐宋道书,试着将敦煌本卷首残缺部分补齐.然后重点从经中老子具有绝对之先的地位和老子平王时出关说展开讨论,提出《变化经》应该成书于南北朝末至隋代,而非汉末成书.  相似文献   
123.
本文概述了作者四十多年来钻研神话、寓言的历程 ,总结了治学之道———情深、意坚、志大、求学、学博、思多、心广、法正。  相似文献   
124.
庄子对"知"之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与思考。庄子认为,"知"的对象应由"物"转而为"道","知"的主体应从"形"、"智"转而为"心神"。经由"知止"与"心斋"的工夫,在心灵"向道而思"的过程中,"知"升化而至"心与道合"的"真知"之境。"真知"实际上是对个体之生命意义的守护与生存价值的开启,生命之意义落实于"心",生存之价值维系于"道"。庄子的"真知",正是一种"生命觉解"或"存在智慧"。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山水画诞生在六朝时代,它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哲学思潮的影响有密切关联,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对山水画的形成原因作简要的探讨:个体审美意识的觉醒,佛道玄学思想的影响和山水审美意识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6.
电脑是需要呵护的,下面就是电脑维护的一些小技巧。 1.当主机面板上的硬盘灯在闪烁时,千万不要重新启动电脑,这样容易让硬盘产生坏道或导致分区表出错。  相似文献   
127.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和"德"历来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至今未有定论.一方面,简帛学者过分重视考古,而今日所见的<道德经>都是传抄本,难以避免讹误.另一方面,文字训诂有很大局限性,释"道"和释"德"不仅是文字问题,更是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8.
前贤时人对《原道》篇所言之"道"的众说纷纭,不惟字句理解上的差异,亦忽略了"道"在此篇中涵义的丰富性。刘勰在推原"文"之起源的同时,亦在推原"道"的发展。《原道》篇的深层意图在于言"文"而非言"道"。"道"的发展是通过"文"的发展来展示的。《原道》开篇所言之"道"是宇宙生成的终极之道,中间部分所言之"道"是道家之道,最后所言之"道"是儒家之道。刘勰通过"道"的丰富涵义的内在转换,意欲为"文"的起源找到终极,从而通过强调与神化儒家经典来纠正时人对文章形式过分追求的文风。  相似文献   
129.
《诗经》中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子形象,从她们身上不难看出《诗经》时代女性的生存景观。由于人内心世界具有复杂性、深刻性、变动性等特征,所以,对于女性精神世界的探索仍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本文拟从《诗经》中女子之忧的角度来对当时女性的精神世界作一分析,以进一步了解那一时期中国女性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30.
本文以白鹿洞书院为例,从"道"与"化"的视角勾勒古代书院的课程图景。其中,从来源、选择和结构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道,从内容、次序和方式三方面探寻书院课程之化。书院"道——化"课程思想的要义是以人性为核心构建圆心式课程目标,以文化为主轴梳理累进式课程内容,以导学为枢纽形成自学式课程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