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61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274篇
文化理论   46篇
信息传播   58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471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从考察客方言的代表点梅县方言中的古语词入手,指出了《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音义方面的疏漏,以供编纂者和使用者参考。  相似文献   
962.
作为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汉语方言中已经融入了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众多世居少数民族的词汇。这些词汇就像冰山一角,反映出这些民族的生活习俗,也丰富了青海汉语方言的表现力。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不得不注意的是,这样的发展在带来语言活力的同时,也阻碍着普通话的推广,限制了更多读者的进入。因此,认真研究,作出探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963.
李雪 《培训与研究》2009,26(1):70-71
新曲《蓝花花》是当代作曲家王志信在保留陕北民歌《蓝花花》原曲主干的前提下加以改编、创造而作的一首独唱歌曲,受到广大歌唱者的钟爱。本文通过对新曲与原曲的比较,并从曲式结构、润腔、方言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演唱这首歌曲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以及表现手法和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964.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语汇有新鲜感、时代感和个性化呢?我觉得我们不妨让学生从引进新词汇、语言开始。  相似文献   
965.
“拜拜”这个词来自台湾,意思就是去寺庙或者道观进行上香、叩拜、求签、祈愿等一系列活动,大陆同胞将此种行为称作“拜菩萨”。然而在笔者看来,“拜拜”比起“拜菩萨”更加口语化,也生动活泼得多,充分体现了台湾人民单动词叠字化的语言流行趋势,算得上是台湾国语对汉语方言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966.
词语的重叠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一种常见的语法手段。石陂方言的形容词重叠式与普通话的形容词重叠式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本文主要从结构形式、语法功能和表义特征三个方面来描写石陂方言单音形容词和双音形容词的6种重叠形式,为汉语形态学提供富有特色的闽北方言材料。  相似文献   
967.
双峰方言属于老湘方言娄邵片,在语言特点上有其特殊之处。本文主要通过阐述量词的主要特征,探讨其在使用和搭配上的特点,分析双峰方言中的独特的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968.
老凤 《初中生之友》2010,(10):34-35
滋味,有滋有味——那"滋"是什么?辞书的解释,滋,就是滋味,等于没说。对"滋"还有三解:滋益,滋长,还有滋润。前两者和饮食的关系不大姑且不议;第三者可不能忽略,因为它可以和味联系起来,成为体会饮食的词语。《北京方言辞典》便将滋润释为"感到适口"和“舒适”,  相似文献   
969.
青岛方言是一个新兴且具有研究价值的方言。《青岛市志·方言志》中共有317个同实同名词,它们与普通话词汇在形式与意义上都具有可比性。定量统计的结果是,青岛方言同实同名词与普通话词汇在形式上既有音节对等与音节不对等的区分,又有二元对偶和三元对偶之分;意义上又体现了形态陪义、动态陪义和颜色陪义的差别。  相似文献   
970.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