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4143篇
科学研究   327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244篇
综合类   243篇
文化理论   34篇
信息传播   53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63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418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探讨了性别语言差异的特征、产生原因,及其在跨性别交际中形成的话语权势,从而使两性能正确认识性别语言差异,改善两性话语权势现象,推动跨性别交际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2.
郇怡斌 《海外英语》2011,(3):225-227
以童话"小红帽"的经典文本及其后现代改写文本为语料,从诺曼·Fairclough"三维"批评性话语分析视角出发,揭示不同时代童话文本中性别盟主权的体现形式,及后现代改写文本对男性盟主权的颠覆手段。发现词汇不足、过渡词汇化、及物性分析、互文性分析能够揭示文本隐含的性别盟主权变化。其中过度词汇化、物质过程分析、心理过程分析、互文性中的矛盾性戏仿揭示出颠覆男性盟主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83.
「と」、「ば」、「たち」、「なら」在日语中都表示条件,「と」、「ば」、「たち」都既可以表示假定条件,又可以表示确定条件,还可以表示恒常条件,虽然「と」、「ば」、「たち」在意义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有些地方可以替换使用,有些地方不能替换使用,而且即使能替换使用也会产生一些意义上的差别。「なら」的用法比较特殊,它表示纯粹的假设。另外它们还有一些独特的用法。  相似文献   
84.
女性哥特式小说运用恐怖的、超自然的、神秘的表达方式,挑战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尤其是性别意识。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特有意识地运用了女性哥特式的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渴望女性从男权控制的阴霾中解脱出来,以求获得男女平等、女性独立的强烈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85.
"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在新旧教材中均有,算是老面孔,有的教师可能已教过十来次了。几次教材更新,虽有本节内容的更改,但基本的框架知识始终没变。如果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提问的话,还是会有一些问题让教师感到底气不足。下面粗略收集汇总之,以供同行参考。1种群是一群种吗  相似文献   
86.
随着性别平等问题在教育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赞比亚政府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旨在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政策。高等教育机构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也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女性入学,如开展新生确认行动,采用降分措施,改善女生在校硬件设施等。通过对赞比亚大学女生就学情况的分析可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国家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政策和高校相关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但赞比亚高等教育中尚未实现性别平等,在某些学科领域性别不平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87.
石勇 《中国教工》2011,(10):34-34
中国教育的现状距离民众、社会与国家的预期有相当大距离。作为社会发展的平衡器,教育成为一个社会追求公正、公平、平等、自由、民主等高贵价值的工具,一旦社会偏离这些价值,教育必然成为批判的靶子,甚至成为代罪羔羊。  相似文献   
88.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然而,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家长不但没有改变、消除这种倾向,反而以不科学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他们渴望要男孩,但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又觉得男孩教育麻烦,培养困难。于是,常给男孩这样的评价: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胆小懦弱,学习不勤奋、成绩不如女孩好,生活懒散、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少老师也反映;在学校里,男孩的主要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坚毅和冲劲儿;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总是辩解和推诿;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居多等。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的样子。人们不禁要问:一些男孩为什么会这样?有专家分析指出:家长呵护过度是导致男孩低能的重要原因;男孩不男,确实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家长往往无视男孩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规律,在教育上常常自相矛盾:一方面对男孩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支撑门户,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又一味地娇宠、溺爱,舍不得让男孩去经历生活风雨,接受艰苦磨炼。试想,独生子女在家里本来就缺乏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锻炼,再加上如此教育,还能造就名副其实的男子汉吗?那么,男孩究竟该如何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特意推出《聚焦男孩教...  相似文献   
89.
刘志艳 《文教资料》2011,(23):99-100
十九世纪,以法国为中心,欧洲美术史又一次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艺术流派和艺术大师.他们风格迥异,艺术主张也各不相同.美术形态与风格的转变是与当时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达维特与安格尔是这次时代变革中坚守古典主义最突出的代表者,他们坚守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坚持严格的素描和明确的轮廓.追求庄严静穆的美感。与此同时.二者虽然都是古典主义的坚守者,但无论是艺术主张还是题材内容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发展古典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同的风格特征。本文主要从古典主义的创作法则、时代背景、艺术主张、生活观念等几个方面重点讨论迭维特与安格尔艺术的异同点及形成原因。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社会环境的因素对他们具有很大影响,正是不同的社会生活际遇影响了不同的艺术主张、不同的古典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90.
黄华 《文教资料》2011,(2):22-2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为背景,审视其喜剧作品《无事生非》,展示女性的悲剧命运,以男权社会中女性天生低贱这一前提为出发点,分析女性的悲剧性身份与地位,揭示了女性的线性生存模式:低贱的性别身份→物化的社会地位→悲剧的宿命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