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王淦生 《辽宁教育》2013,(3X):91-92
<正>一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北风要和太阳比试谁更有力量。有人穿着大衣走过,北风便施展威力,使劲地吹,结果那人的大衣越裹越紧。北风累了,停止了。这时,太阳温暖地照耀着,那人感到闷热敞开了胸怀,不一会,出汗了,他便脱去了大衣。这个流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温暖和友善会比暴力和冷酷更有征服力。因为暴力和冷酷只会使人增加对你的戒备之心,对你敬而远之;而温暖和友善却能让人卸去心灵的盔甲,让你的力量直抵对方的内心。  相似文献   
42.
刘芸 《职大学报》2014,(3):43-46
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有曲线的娃娃》与大陆女作家陈染的《私人生活》,从自闭与自恋、孤独意识与恋母情结、两性书写与身体叙事等三个方面来表现女性的个体成长话题。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在女性成长问题上的一致性,可以从中管窥两岸女作家对女性命运的自觉探索。  相似文献   
43.
代佳琦 《班主任》2014,(7):38-40
正大家常说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大多有一个"问题家长"。这句话虽有些绝对,但足以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因此,我梳理了遇到过的"问题家长"及应对方法,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一、唠叨型1.家长特点这类家长最为常见,以母亲居多。她们的生活比较单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全身心地扑在孩子身上,生活方面照顾得无微不至,对学习特别关注,身心疲惫也在所不惜。这类家长把牺牲自己作为美德,但内心期待付出要  相似文献   
44.
"恋母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一再延宕与"恋母情结"有一定关联。本文揭示哈姆雷特的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5.
唐诗 《教书育人》2012,(9):158-160
奥兹在人物周刊对其的采访中说道:1948年以色列人跟阿拉伯人发生了那场战争之后,耶路撒冷就被一座铁墙分割成东耶路撒冷和西耶路撒冷。以色列人所在的西耶路撒冷三面被敌人包围,所以它在我看来就像一个倒地的受伤女人,因为这座  相似文献   
46.
罪犯的扭曲人性1936 年5 月21 日凌晨,日本罔山县苫田郡21岁的日本青年都井睦雄身穿黑色的学生服,脚蹬日本丫巴鞋(一种胶底布鞋),用白色缠头布将2支手电筒绷紧在头上,仿佛是发怒的牛犄角,腰挎一把日本刀和一把短刀,肩上挎着1000发的子弹夹,手持猎枪,脸上肌肉极度扭曲,宛如凶神恶煞一般。他要干什么?都井睦雄跑进了祖母的房间,一下子就砍掉了祖母的脑袋,随后他跑出了家门,将隔壁邻居家的房子点着了,然后冷酷的站在街上,等待从熊熊火光中逃出来的人,瞄准、射杀。随后,挨家挨户的点火,以同样的方式在病态的快感中射杀……灾难在黑暗中延续,村里…  相似文献   
47.
由于外在政治的压抑,张贤亮内在心理人格发生分裂,由此导致了他小说文本意蕴的双重性和价值认同的隐蔽性.在文本显意上,他认同政治的压抑,而在深层隐意中却是超越政治;在文本显意中,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是夫妻或情人关系,而深层隐意中却是恋母情结和向大地母亲的回归.  相似文献   
48.
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不容忽视的,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主义的一部分。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亦称"俄底浦斯情结"。在中国许多现当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中都留有弗洛伊德影响的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49.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颇具争议的小说家之一,他侧重对人性中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分析,控诉了非自然化的工业文明对和谐两性关系的破坏。《儿子与情人》就是这一主旨的很好体现,本文将从主人公保罗与三位女性——母亲、米丽安和克拉拉的三种情爱关系的角度解析他所经历的复杂情感之路。  相似文献   
50.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最优秀的散文体长篇小说。作品在心理刻画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源氏的寻花问柳行为背后深刻的心理动力机制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所揭示的恋母情结。这导致了其他几个女人的悲惨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