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7683篇
科学研究   365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450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33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595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659篇
  2010年   666篇
  2009年   755篇
  2008年   846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501篇
  2005年   372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67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笔下乡村女性和城市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对她们不同的人生形式和思想意识的透视,辩证地分析了沈从文作品的道德取向及女性命运对社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2.
《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助“男女间小事情”视角,透视了一个苍凉的大社会,特别是写出沪港大都会中已呈颓势的陈旧生活、道德观念与日渐浓重的资本化碰撞的情况,通过与金钱利害死死纠缠的男女婚姻的描写.揭示出金钱令女性沦为商品、又令她们成为商品的推销的可悲之处。在大团圆的“喜剧”背后,人们所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83.
本文拟以《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为个案,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她的形象所蕴涵的于古典文学中具有广泛意义的妇女悲剧实质在于男权中心社会的统治。  相似文献   
8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5.
成长的呓语     
快三年了,偶尔一次自带的糟糕心情,总让我从头到尾把初一到初三那些已经或可能会发生的悲剧想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与第一次想的雷同.一瞬间,惆怅像窗外一片正落下来的枯叶,轻悠悠地随着秋风走,仿佛受了迷惑,那么的迷茫——直到坠落,才如梦初醒.但糟糕的心情过去之后,我还是和以往一样打打闹闹,仿佛这段小插曲从未存在.  相似文献   
86.
《汉宫秋》作为“文采派”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品,在曲词的设置上极富意境美。以《汉宫秋》第三折为例,分析了这一折所创造的三个层面的悲剧意境:爱情悲剧、民族悲剧和生命悲剧。从这三个层面的意境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蕴含其中的带有人类普遍意义的牺牲情结和忧郁情结。  相似文献   
87.
中国现代学以“悲剧美感”取代传统的“优美美感”的主导地位,因为悲剧美感有利于我们民族灵魂的改造。这种悲剧美感与西方现代悲剧美感相比,虽有相通之处,更有质的不同。这种悲剧美感的主要情感是“悲凉”,这是由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我们民族灵魂的变革都极其艰难造成的。除“悲凉”外,还有“悲壮”和“悲喜剧结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88.
《汉语大词典》对"酒"的释义是: [酒]①饮料名.用粮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②饮酒.③酒席,酒筵. 释义②③是由释义①引申而来的.酒的初始语义(或可称为物质原型)就是指一种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喝的饮料.  相似文献   
89.
带着原始的蛮力和人的魔性,繁漪那己遭扼制的激情被又一次唤醒.那颗超乎承载力的心灵,在戏剧意象所蕴含的“人的生存困境“中,最终走向“最残酷的爱最不忍的恨“.心高情炽成乘戾,爱恨交织走极端.闪电霹雳中,烛照着一个美丽、痛苦的悲剧灵魂.  相似文献   
90.
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与曹禺笔下的蘩漪以其震撼人心的爱情悲剧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两者的悲剧命运既有惊人的相似性,又表现出显著的不同。他们在执着地追求幸福、爱情这一进程中,既面临社会、家庭的迫害,男性的背叛,亲情的牵挂,又受自身性格所局限。探讨两者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可以更清醒地认识两部伟大作品中女性爱情悲剧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