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253篇
科学研究   269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08篇
综合类   368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2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399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684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426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柔石的小说注重描写现实生存困境和社会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以此来展现普通民众在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的追求、徘徊、孤独和痛苦,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浓重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悲剧主题的阐述和悲剧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2.
黄华 《文教资料》2011,(2):22-24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以莎士比亚的悲剧《奥瑟罗》为背景,审视其喜剧作品《无事生非》,展示女性的悲剧命运,以男权社会中女性天生低贱这一前提为出发点,分析女性的悲剧性身份与地位,揭示了女性的线性生存模式:低贱的性别身份→物化的社会地位→悲剧的宿命结局。  相似文献   
123.
中等职教学生成才“立交桥”是指在多元化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中,学生能自由流动,有多种选择,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的一种富有弹性的新的教育机制。因此,在中等职教系统打造学生成才“立交桥”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4.
汪潇 《文教资料》2011,(36):255-257
江苏女作家黄蓓佳的创作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几十年来她笔耕不辍,呈现给读者一部又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从前期表现大学生生活的“梦幻情绪小说”到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小说,作家赞美纯洁的爱情和善良的人性,执着追求美好的理想,也以沉痛之笔书写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无情地揭露出城市文明和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堕落.关注隐藏于生活背后的种种现实。本文以黄蓓佳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切入.全面剖析黄蓓佳成人题材小说的主题内容和美学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5.
在元代的统治下,知识分子沦入了介于娼妓和乞丐的社会地位,他们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体系也随之崩溃瓦解。这个被历史和社会遗弃的特殊人群的孤独、凄凉、悲伤、愁苦在马致远的戏曲中有了充分的表现。其悲情意蕴不仅是他个人的,也是整个元代知识分子的,同具典型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26.
张喻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3(6):152-153,160
随着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各类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大多数理论研究者以及具体的实践者都是着重强调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这一关键性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潜在主体,从人性、理论、实践、现实需求几个角度探索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者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7.
本文从社会、宗教以及社会道德观念三个方面探讨了哈代笔下的苔丝悲惨一生的根源。苔丝从一个美丽淳朴的乡村少女沦落为别人的情妇以至于生活的梦想破灭后杀人而被处死的遭遇揭示了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的弊病、陋习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揭示苔丝悲剧的根源就是腐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28.
民族英雄关天培在抗英斗争中英勇捐躯,悲情悲壮,表现在:力助禁烟而林则徐等却被贬革职;精心筹海布防而佞臣却撤防拱手资敌;英勇抗敌而投降派却拒施援手。这不仅是关天培个人的悲剧,也是其所处时代林则徐等人的群体悲剧。这一悲剧、悲情有传染性,它所折射的不仅仅是鸦片战争一个时段的悲剧,而且是近代中华民族连续多个时段及时代的悲剧,其后的多次对外民族战争之失败可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9.
物象与寓意是意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象是信息意义的载体,是形成意象的客观事实;寓意是物象在一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引申意义,物象和寓意可以发生文化意象的转换。通过崔护和桃花姑娘的心理复原,可以穿越时空场景,加深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象"。人面桃花的爱情文化原型是:桃花物象+悲剧爱情寓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花已经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植物物象,而变成清骨、幽芳、弄妆、疏丽、严霜等代名词,赋予一种中国古典人文气质。在西周初年,桃花就被认为是带来婚姻爱情的"信物"。在现代,桃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了爱情的俘虏和悲剧残美。第二,"人面桃花"表达一面之缘竟成永别之意,寓意着男女之间错过了就将铸成不可挽回的遗憾和悲剧。人们在具体物象中寻找的是并不存在的影子,这首诗寓意了一种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0.
沈凤喜是张恨水《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唱大鼓书的她先是与富家子弟樊家树之间有过一段感情纠葛,后来又成了大军阀刘德柱的姨太太。在刘德柱的喜怒无常之下,凤喜最后落了个被逼发疯的悲剧下场。沈凤喜的悲剧命运一方面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