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海林 《文教资料》2007,(24):96-98
本文从人物遭际、创作心声、生活体验等方面考察《雷雨》,认为作品蕴含着揭示人生残忍、悲悯生命冷酷的主题。作者因发现人生不可避免地遭受着残忍,由此而产生痛苦,生出怜悯和悲伤之情。作品暴露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引导人们去思考和体验残酷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2.
人们通常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进程,因而现代人是文明人,原始人则是野蛮人。这种认识对于物质文明来说,更准确一些。对于精神文明来说,原始人由于孱弱而懂得敬畏,现代人由于强大而充满狂妄,当文明的西欧人与印第安土著部落相遇时,所谓的"文明"戗害了所谓的"野蛮"。文明的真谛应是敬畏与悲悯的统一,因此,现代文明相对于原始文明,更大程度上是认识领域的拓展。从文明的本质来看,原始先民大有让现代人所汗颜之处。  相似文献   
103.
季羡林先生具有明确、独到的散文观。其文包含了道家智慧、“士”的意识的积极因素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文又继承与发扬了中国古典的美学精神,呈现出章法的附会美、内在的韵律美、语言的精炼美。  相似文献   
104.
本文从分析王安忆创作中的佛教意识入手 ,分析王安忆的悲剧意识 ,指出 :王安忆的创作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意识成为王安忆悲剧意识的重要生发点 ,王安忆用它来阐释人生 ,并对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执迷与沉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105.
徐晓梅 《教育文汇》2013,(15):33-34
小说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小说教学引领学生养成悲天悯人的审美情怀,播下善与爱的种子,引领学生成为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人。有了悲悯情怀,学生才会以善良之心去观察社会,思考生活,才能读懂文学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才会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有了悲悯情怀,学生才会自觉地以博爱之心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相似文献   
106.
王小波对人世间的苦难和荒谬进行了彻底的反讽,在其作品中展示出超然的价值境界,充满着光怪陆离的奇异色彩,同时折射出王小波对现实人生独特而普遍的体验,一种深刻的忧虑与关怀,他体味着对生命和生存中的真味、真源和真义,并因此产生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07.
非常喜欢一个词:悲悯。就像喜欢《诗经》里对女人的一种描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我看来,真正的悲悯其实就是心灵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所谓悲悯,就是处于优势地位的人对地位不如他的人一种出自内心的同情、怜悯、帮助,它是一个人的博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8.
张爱玲的小说,多笼罩着一种苍凉、阴抑的灰暗色调;张爱玲小说的人物,也多不能以善良正直来评价,有的甚至还有点“坏”“恶”。但如果仅看到张爱玲小说色调的阴暗和人物非善,“坏”“恶”的表象,而忽略其背后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也即“懂得”,则是对张爱玲小说的严重误读。本文从张爱玲对人性“懂得”的内涵,即,人性的普通、凡俗性,物质性,乱世生存对人性的影响及人性动态发展的复杂与丰富出发,分析其“如得其睛,哀矜勿喜”中蕴含的深沉博大的人性与悲悯情怀,也即张爱玲所说的人生素朴的底子。  相似文献   
109.
移动通讯与网络媒体铺天盖地的普及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随着“言”而无“信”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信客已被人们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越来越显得可有可无。余秋雨先生却在《信客》里告诉我们一个信客所承载的见证者的角色,这个角色悲悯地见证了城乡的人情冷暖,更见证了社会改革时期,作者对“信客”这个看似微不足道人物的深度探询与怀念。  相似文献   
110.
杜甫作为唐代诗歌巅峰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成就是与目共睹的.他是一个仁厚的长者,又是一个纪实的诗人,他以他的悲悯情怀获得了世人的尊重,所以后人给予了他一个崇高的称号——"诗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