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曹操诗文成就了一个浑厚博大的思想与精神空间,人文精神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曹操诗文中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众生生存态势的广泛关注,包括对百姓生态的悲悯,对征夫情愁的体恤以及对才士生命价值之实现的促成。  相似文献   
22.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著名剧作。本文从文艺心理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人类原始蛮性的遗留促使了《雷雨》悲剧世界的产生,而宇宙的神秘主宰又残酷地将这一悲剧推向了极致,这两者的冲突构成了《雷雨》世界内在的悲剧张力,最终作者将这种矛盾转化为一种宗教式的悲悯情怀,与上帝同座,来怜悯地俯视苍生。  相似文献   
23.
高考原题再现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70分)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阅卷老师精点牛玉凯(07高考阅卷老师)阅卷中我们发现许多考生习惯堆积材料,刻意修饰语言,看得出来,他们平常单纯注重  相似文献   
24.
<正>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节选)1当紫丁香最近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那颗硕大的星星在西方的夜空陨落了,我哀悼着,并将随着一年一度的春光永远地哀悼着。一年一度的春光哟,真的,你带给我三件东西:  相似文献   
25.
小衙内之死     
黄波 《语文新圃》2008,(1):30-31
我曾在关于李逵的文章中说:"<水浒>虽然处处刀光剑影,但快意恩仇,几乎没有悲悯色彩,惟独那个年仅四岁、'生得端严美貌'的小衙内的死让人心痛."有人奇怪:<水浒>中杀人放火的场面多了,小衙内之死有何特异?……  相似文献   
26.
汪曾祺经历过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所以他的小说总有一点淡淡的忧郁,尤其是他后期,相当一部分作品蕴藏着悲剧意味。这种悲剧意味不那么张扬,而是含蓄的,具体表现为命运悲剧、人性悲剧和伦理悲剧。他借人物的遭遇表现人生的悲凉,显示了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他的悲剧精神不是表现为与命运的斗争与反抗,而是表现为对弱者的悲悯与同情,由此形成了他独特的悲情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27.
本文试图从虎妞对于自身命运的抗争来表现其命运的悲剧性及其渊源,从而反映出在那吃人的旧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惨和作者作为市民作家对底层女性命运的悲悯。  相似文献   
28.
巴金的小说《家》,最令人感动的是巴金对于那些旧制度牺牲者们的带着忧伤基调的悲悯情怀。小说中对于婢女呜凤的描写最能够体现这种悲悯情怀。这样的悲悯情怀的形成是与巴金的童年经历、身边的人与事有密切的联系的。而在当时,他也深受“五四”运动中扑面而来的新思想新事物的洗礼,民主、自由的思想更让他对封建势力深恶痛绝、对那些饱受封建势力摧残的弱势群体更加同情与怜悯,那种由于正义感而产生的勇气,促使他为这些饱受摧残的人们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巴金通过对呜凤这个角色的描写,把自己对她的悲悯情感表现出来,并因此感染读者,使《家》这部小说的创作目的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29.
乔叶的小说倾注了作者对女性命运、女性成长、女性间的情谊等的思考,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妥协与抗争的角力中展现了一系列城市普通女性的生存状态.本文主要论述了乔叶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女性对于自我的认识,并且总结了她的小说善于描写女性心理的这一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0.
从《传奇》看张爱玲的心灵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那“沧桑看惯”的写作姿态,她那透过繁华喧嚣俯临人生苍凉底蕴的悲悯眼光,甚至对琐屑快乐、浮华欢喜背后透骨的凄凉的清醒认识,无不带有心灵的、精神的形而上性质。这也正是张爱玲比中国现代其他作家,甚至比鲁迅更为独特的地方,因为她开辟的是文学本身的道路。然而张爱玲的心灵世界也存在局限,那就是她在洞见人生的悲剧性处境之后,不是向更高的精神层面开拓,而是选择了妥协的后退,精神探求上的妥协退让必然导致琐碎情调的泛滥,张爱玲正是在这里折断了自己原来可以继续向上攀升的天才的羽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