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疯娘祭》。觉得好。于是我把文章拿到班上去念,没想到。孩子们兴趣高涨,听得投入专注,当读到动情处,竟然有几个孩子伏在桌上抽泣了起来。由此,我(不禁)顿生感悟,谁说我们今天的孩子只会沉浸在动画世界、网络游戏、流行歌曲之中呢?如何让孩子们受到感动?曹文轩在《草房子》附语中写道:“能感动弦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离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32.
《广西教育》2007,(5B):10-10
上海市七宝中学特级教师毛荣富认为:老师应以悲悯之心待人,尤其是还不懂事的孩子。记得有位朋友曾得意地讲述他在一次高考监考时,是如何从窥伺到守候再到抓获作弊者的过程,似乎面对的是一名罪犯。其实在发现学生有作弊企图时,完全可以以某种暗示的方法打消其邪念,这样他就不致于因一次失足而毁一生。  相似文献   
33.
对汪曾祺小说的评价,大多数评论者都以平淡、恬静、和谐、温馨来界定,这也是我们最能够触及和感受的。然而,我们却不可忽略的是,始终贯穿于他作品之中的有一种深沉的悲悯情怀。该文即从这一个角度入手,来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34.
这是一堂非常难忘的课.这是一堂不像公开课的公开课.一次非常特殊的公开课体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35.
一名优秀的教师,他工作中的激情和创新精神并非都是源自"敬业爱生"的理念,而主要来自工作中学生带给他的快慰和乐趣. 当教师在和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具备了欣赏的眼光、交流的艺术和悲悯的情怀时,他就会获得高于别人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36.
<正>一、课前导入我们学习过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老人桑地亚哥为了保住大马林鱼,与鲨鱼展开殊死搏斗。海浪已经平息,战斗已经结束,但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宣言还回荡在我们耳边。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另一篇关于老人的小说《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相似文献   
37.
《教师教学用书》在分析《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姑娘形象时所用的"险境""大无畏精神""悲壮的英雄主义"等三个概念有待商榷.小女孩所处的不是"险境"而是"绝境",其主要形象不是"大无畏精神"而是在"绝境"中"平和心态的构建"与负重前行的"坚忍",整个故事带着浓郁的"悲悯"色彩,而非"悲壮".  相似文献   
38.
39.
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许地山、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是有着浓厚的佛文化色彩。二人的散文都以展现佛的悲悯情怀为主题,善于将禅的机锋和对日常生活的体悟融为一体。许地山侧重于阐释佛教“苦”、“空”的根本精神,且常常陷入佛理与真爱的困惑中,其散文多呈现出矛盾和迷惘的色调;林清玄多抒写从悲苦中提升、净化而来的感动和欢欣,注重开启心中的星月,其散文清澈明朗。  相似文献   
40.
艰难的行走——解读鬼子《被雨淋湿的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子,和毕飞宇、东西一样同是九十年代成名的作家。他们同样以鲜明独特的个性写作为自己在文坛谋得了一席之地。其中鬼子是以写各种各样的底层人物为特征并且在这一领域大放异彩的作家。底层文学作为九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底层的讨论也从未止息。鬼子所关注的底层,涉及了众多的人物谱系,表现了形形色色的苦难、怨恨以致发出了沉重的人性拷问。在此试解读鬼子的《被雨淋湿的河》一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