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0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一技在写作论坛上,有两种现象历来被视为文章之大忌:或者下笔如脱缰野马,漫无边际,远离主旨;或者行文似蜻蜓点水,面面俱到,不中要害。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学生作文最容易患的通病。然则怎样避免如此弊端?有一妙招名叫"一词(句)立骨"。  相似文献   
23.
正带着神圣的"大学梦",闯过"高考"的独木桥,揣着录取通知书进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高楼、操场,花园,学馆和陌生又热情的脸,让你的大学印象具体化了。然而,"到大学来干什么?""在大学学习什么?""学习又为了什么?"却应该成为你描绘大学的下一个重要主题。大学是个学校,所以目的是求知。然而,学习知识,并非大学精神的全部。大学重在告诉你在知识的装备下如何思考。乃至一种创新精神。大学之所以为大,因为它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让大学生的"大"与之相称。大学还使你明白一件事:做事情要认真,认真,再认真。也就是学术精神,或者叫成功的必修法则。在实际状况下,这就是求生的必备技能,当完成自己生计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意味着你真正懂得了大学。  相似文献   
24.
陆游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是在南宋前期朝野普遍推崇"苏学"的政治氛围与学术背景下逐步完成的,其注重对苏轼气节襟怀与贬谪逆境之中的创作成就及其影响的评价,就带有受此风气与评价视角影响的明显印迹;然而,陆游评价苏轼这种标准与特点的形成,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其仕途坎坷与人生失意,使他与苏轼最容易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表达其英雄相惜的知音之慨。  相似文献   
25.
池莉小说大多是对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性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的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6.
对《悲回风》作随文分析,指出此诗情景交融,浪漫主义的奇情幻思和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为抒写内心活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27.
花在古今文章中从来都是美好事物的代表,青春与生命的象征。《红楼梦》以花喻人,花可以体现红楼女儿不同的性格气质,又可以对故事情节起到推动作用,而正是这些涵义特殊、作用非凡的花,形成了一种文学意象,即"悲"的意象。  相似文献   
28.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以独特的儿童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封建势力统治下呼兰河小城人因循往复的死水般的生存状貌,作品笼罩了沉重的苍凉感和寂寞情绪。但这寂寞的背后,却透视了作者复杂的矛盾心理,因而在作品中有所寄予。只有深刻地分析和领悟,才能读出那深层次的东西。本文试图从作品的以喜托悲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紧密结合作者所经历和正在经历的苦难,对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做进一步延伸分析,以丰富对作品的探究。  相似文献   
29.
李商隐是第一位以无题诗为题大量写作无题诗的人,他的无题诗意境含蓄,储蓄朦胧,大多以悲美的爱情为主题,描写缠绵细致的爱情,感伤悲美精致绝伦。表达对人生的感悟,感叹生活的无奈,亦有对美好爱情的褒扬,传达着对女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30.
去年秋季以来,圈里圈外关于杂文的概念、杂文与时评的关系、杂文的地位、作用和创作艺术等话题见仁见智、议论颇多.作为《杂文报》的一位编辑我想就"时评与杂文的发展趋势"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我同意"民主兴时评兴"这一总体判断.时评之所以兴,首先是它有广泛的紧迫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大改革时代,要让旧的东西逐渐消逝,新的东西稳步诞生,很多人往往不辨新旧和好坏,需要有人指引和启示.杂文和时评都能承担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