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3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周之琦是清代中后期的一个著名词人。有《怀梦词》等词学著作。其作品数量丰富,内容精良,在清代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为怀念妻子而创作的悼亡词数量众多,情感浓厚,语言醇厚,且专列一集,显示出他在清代对悼亡词的继承和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212.
徐世新 《百科知识》2013,(10):30-32
满眼碧绿青翠的温室里,豆角秧努力地向上攀缘着、伸展着,一队队黑亮细小的姬小蜂盘旋于其间,搜寻着藏匿于豆秧叶片下的斑潜蝇幼虫。这是由姬小蜂组成的"虫虫特攻队"杀灭害虫斑潜蝇时的情景。绿色清洁的"以虫治虫"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自然界就是这样奇妙,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  相似文献   
213.
汪婷婷 《考试周刊》2012,(26):29-30
本文由悼亡的典故入手,探讨悼亡文学的起源,然后将悼亡文学分为悼亡诗词与悼亡文赋两大部分,分别描述其发展脉络,分析悼亡诗至悼亡词的发展过程,以及传统悼亡散文至"忆语体"散文的转变。  相似文献   
214.
吴伟娜 《科教文汇》2012,(25):95-96
瞽姬在清末民初的广州曾兴盛一时,随着教会和政府对瞽姬展开了一系列的救助措施,部分瞽姬的命运有所转变,但盲女社会处境的根本改善仍有待来时。本文将探究救助瞽姬对社会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在社会转型时期底层职业群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作用,认识近代广州世风变迁的缩影。  相似文献   
215.
瑶姬     
春陽 《中国文化》2007,(2):220-234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山鬼》一树木从土地中高擎出来,从黑暗之中汲取深刻的力量,朝着明亮的方向奔涌,朝着最大的可能性延奔,越来越细的枝条结束在萌芽的顶端,分布均匀的叶子片片扇动,在黄昏的金纱帐裹熠熠闪光,天空渐渐收拢释放了一天的色彩,以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216.
陈寅恪先生"了解之同情"的文学批评观一方面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又吸收融合了西方众多文化思想,超越了传统"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成为"知人论世"说的现代形态,同时也是其阐释"人格心态史"的有力武器。本文以《元白诗笺证稿·艳诗及悼亡诗》为例,对陈寅恪先生的这种文学批评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17.
纳兰词中雨意象出现频率颇高,统计起来,在纳兰性德的三百四十三首词中,雨出现了八十七次之多。可将雨意象归纳为四类,分别是思妻之雨、悼亡之雨、思友之雨和怀乡之雨。雨的意象的形成,与词人个人独特的感伤性格、词人自己一生的遭遇、词人的伤感的审美观以及传统的婉约词尤其是北宋词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18.
刘蓉 《考试周刊》2009,(4):32-33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苏轼的《江城子》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两首悼亡诗在意象、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指出中西悼亡诗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19.
桑绍龙 《兰台世界》2007,(11S):60-61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名威明,行九,世称元九,祖籍洛阳,六世祖迁居长安,唐代著名诗人。韦丛(783--809年),字蕙丛.京兆杜陵人,元稹元配,太子宾客韦夏卿小女。贞元十九年(800年)元稹与韦丛结婚,元和四年(809年)七月,年仅27岁的韦丛病故于长安。同年,元稹作《遣悲怀三首》,元和六年作《六年春遣怀八首》等诗歌悼念韦丛。这组诗凡三十余篇,从追忆生前、伤怀身后,到自嗟身世,真挚感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0.
纳兰的悼亡词多用"梦"的形式,在"梦境"中抒发对妻子的深情怀念以及渴望挣脱"尘世"的高洁性情;以大量对比强烈的色彩,展现其悲喜交融的复杂心境;以象征美好爱情的物象,反衬自己形单影只的情感失落.纳兰以其哀怨缠绵的笔调诉说了对亡妻至死不渝的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