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3753篇
科学研究   440篇
各国文化   51篇
体育   315篇
综合类   279篇
文化理论   45篇
信息传播   94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34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06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3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1,(2):80-80
李江源:解决教育制度僵化的基本办法就是推动现有制度发生合理的变迁 教育制度变迁的真正实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并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教育制度变迁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但其变迁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72.
蔡国是周代一个重要姬姓诸侯国.它始封于今新乡卫辉市一带.蔡仲复封后,蔡国的都城先在上蔡,中间迁往新蔡,最终迁于下蔡.蔡国的兴衰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3.
家庭是社会中最基本、最普遍、最早、最亲密,也是影响个体最深的社会团体。然二十一世纪的今日台湾,科技的发达、知识的爆炸、社会风气与价值观念的开放和变迁,对台湾家庭的特质性、全面性与结构性影响至巨:婚姻不稳定、家人冲突多、相聚时间少、成员关系疏离、孝道式微、角色混淆、家庭功能日渐缩减等。这些家庭问题可能会造成社会的问题,社会的变迁也可能导致家庭的改变,二者的问题并非截然分立的。祥和的社会环境需要倚赖稳健的家庭关系来促成;因此,要解决社会的问题,其症结在于家庭问题的处理,而家庭问题的处理与解决,则必须先建立正确的家庭概念。  相似文献   
74.
西江苗寨的文化认同,源于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贵州西江苗寨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认同角度入手,通过分析西江苗寨旅游发展中文化认同的变迁及其驱动因素,提出促进其文化产业平衡发展、重构文化生境、构建文化终极关怀、民族文化治理和促进奖励激励等有效的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5.
本文通过对图书馆门槛的历史变迁、公共图书馆门槛现状调查、现阶段图书馆低门槛带来的挑战等方面进行阐述,并以广州图书馆为例,尝试从经费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技术保障、法制保障四个维度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6.
张渤 《中国广播》2016,(7):47-51
收听率既是广播广告市场实现二次售卖的"统一货币",又是各广播媒体开展节目评估的重要参考。本文在梳理收听率调查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音频传播技术加速迭代、收听终端日趋多元的媒介生态为背景,重点论述收听调查技术革新的技术图景及其为广播媒介价值提升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77.
文章结合古典文献中记载古代私人抄书的史料,详细探讨了先秦至清朝私人抄书活动演变之轨迹,认为古代私人抄书的发展脉络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极大地推动了图书的流通发行,在古代图书出版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8.
对农民工教育服务的多机构合作供给实质上就是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一场制度变迁,即在农民工的教育服务供给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构建多个利益相关者互动的公共服务新秩序,以实现各机构之间功能的互补性贡献。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不平衡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本文运用制度变化的需求与供给分析框架,探究我国农民工教育服务实现多边合作供给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9.
《邢台学院学报》2016,(2):23-26
达活泉曾是邢台百泉之首,然在20世纪80年代干涸,至今不再复现。历代古籍中对达活泉记载也相对零散。通过对古籍中相关记载的梳理及其现存的石碑来复原历史时期的达活泉及其特征,主要探讨了达活泉之名的来源及其地理位置,干涸、复出变化和水资源的利用方式等内容,这对认识水与古代城市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在21世纪之前,毕摩在诺苏彝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历史、教育、人生、习惯法、婚姻、礼仪、艺术、医学、丧葬、占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诺苏彝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审美观念等完全受毕摩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毕摩文化就是诺苏彝族的精神文化。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诺苏彝族的毕摩文化因受到"普九"、"三通"、"打工"、"农合"、"新教"、"新居"、"新娱"等的深刻影响而正遭受前所未有、面目全非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