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0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49841篇
科学研究   152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01篇
综合类   451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784篇
  2024年   425篇
  2023年   1379篇
  2022年   1427篇
  2021年   1265篇
  2020年   1347篇
  2019年   1404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1275篇
  2016年   1892篇
  2015年   2831篇
  2014年   5692篇
  2013年   4185篇
  2012年   4218篇
  2011年   4453篇
  2010年   3725篇
  2009年   3002篇
  2008年   2766篇
  2007年   2022篇
  2006年   1556篇
  2005年   1620篇
  2004年   1862篇
  2003年   1837篇
  2002年   1191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又是诱导,又是激发,有的还亲自朗读示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而学生的朗读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就不禁使人想问:学生的感情哪儿去了?当我深入学生的实际,  相似文献   
972.
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其实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自然达到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如何把握时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973.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避免平铺直叙、机械呆板,而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呢?优秀的教师进行教学,在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总是沿着教学主线,竭尽心力,多方烘托,使教学不断出现小高潮,并全力推向大高潮,以  相似文献   
9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该怎样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呢?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有创造性地教,把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75.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看做是一节好课的重头戏,于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中,出现了许多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创设情境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976.
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这种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不断的提升。在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中,笔者为教师的个性教学所折服。一、巧妙整合情境,为教学奠定有效的基础(上课之前,一位听课教师问这节课上什么内容)师:你们想猜一猜吗?  相似文献   
977.
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识字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如果学生学得主动,肯动脑筋,那么,每个汉字都可以用多种好方法来识记。这一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牵涉到  相似文献   
97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根据新课标这一理念,情境教学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流行起来,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979.
教学过程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因而会有一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出现,使教学往往偏离预设。教师应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需要的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进程,让课堂充满"顺学而教"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980.
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起着探索的导航器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学会用数学方式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