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理清"了1"、"了2"与句子情状的纠葛,才能正确认识"了1"、"了2"各自的语法意义;结合"了1"的"实现"义和"了2"对"现在"时点的凸显功能;,才能理清"了1"、"了2"句法位置的纠葛,特别是"了1"、"了2"在句末合体时的情况,从而得出"了2"不独现的结论,反过来又有助于辨别"了1"、"了2",并能更好地理解"了1"、"了2"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关注情状体对动词屈折变化习得的影响和各水平段学习者动词屈折变化分布特点。共有150名中国学生参与研究,分为3个水平组,每组50人。测试材料采用完型填空测试收集语料,观察三组受试者40个动词的屈折变化。测试结果用卡方检验分析动词屈折变化分布与情状体类型,学习者水平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各水平组受试的动词屈折变化都与情状体类型有密切关系,但不同水平组呈现不同特点。本研究结果部分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  相似文献   
13.
时和体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40年代,但在应用语言学领域,时体习得直到80年代才逐步受到语言学研究者的重视.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于时体的使用受多重因素影响,其中情状体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情状体假说的探讨构成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假设产生于一语习得领域,并且在不同环境的二语习得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验证.目前,国内对该假说的研究正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4.
宋代女文学家李清照生活在宋王朝由统一繁盛走向动乱,直至江山沦陷,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经历了国难、家难,尝遍人生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她,作品中满怀愁绪。本文从内涵、风格、情状三方面解读出其作品深沉广博的内涵,刚柔并济的风格以及生动形象的"愁"之情状。  相似文献   
15.
16.
以《骆驼祥子》两种英文译本为语言材料的翻译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表明:(1)句尾助词“了”并非“体”的标志;(2)在“状态的变化”解释不充分的语境中,必须考虑句尾助词“了”前的谓词的时间特征。谓词的起始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具有“开始”意义的词进行显性翻译;终结性意义可能会促使译者选用完成体表达;(3)在对句尾助词“了”的“状态的变化”阐释中可以发现译者选用“now”等词汇手段,通过前后的对比突出状态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7.
田彩霞 《初中生》2014,(Z3):15-18
正考点透视1.情感把握,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情感。2.行文线索,找到贯穿全文写景状物抒情的主体脉络。3.文意概括,归纳所描述的景物的特点。4.写法探究,分析文章在内容选择、结构安排、情景结合等方面的特点,尤其关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等表现手法。5.赏析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说出其中渗透的感情。6.迁移拓展,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文章的整体或局部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进行仿写训练。  相似文献   
18.
肖川 《青年教师》2010,(9):16-17
当今我国教育的整体情状如何?这恐怕只能有一个盲人摸象的答案,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中立的、权威的调查统计机构来勾画出一个较为客观的情状。自1998年以来,我不倦地游走于中国大地,到过的地级市超过80%,因此对中国教育有一些直观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和普通话相比较,宁乡话有一些较具特色的情状副词,且多不见于普通话。宁乡话的情状副词在构词特征、概念化和范畴化、句法表现等方面均跟普通话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相继”和“交替”这两个副词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分析“相继”和“交替”的语义所指向的对象,考察这两个副词的可替换度以及替换前后的语义变化,列出包含这两个副词构成的状中结构中的中心谓语动词的小类及其情状意义的差别,可以说明“相继”和“交替”的语义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