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6026篇
科学研究   681篇
各国文化   79篇
体育   465篇
综合类   517篇
文化理论   85篇
信息传播   108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61篇
  2015年   756篇
  2014年   1821篇
  2013年   1278篇
  2012年   1352篇
  2011年   1613篇
  2010年   1513篇
  2009年   1271篇
  2008年   1552篇
  2007年   1184篇
  2006年   782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637篇
  2002年   633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杨兆玉 《考试周刊》2010,(12):59-59
本文针对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着重从其“活、实、简、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42.
蒲松龄笔下的《山市》以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景象特征拓展了我们的生活视野,而他那凝练的语言却带给我们几多的神秘。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与许多配套教参在一些字词的注释上很是牵强。今不揣浅陋末学,据读书所及,略加考证,申述鄙见。  相似文献   
943.
生命之美     
美丽是可以营造的。但真正的美丽却不应有丝毫人工的雕琢,它应是真实的沃土中盛开的鲜花。  相似文献   
944.
耿红卫 《辅导员》2010,(22):5-11
2010年10月16日上午,"曾祥芹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河南师范大学新五五四党校教室举行。国际阅读协会代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张健,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国家行政学院社会文化教研部原主任李树桥,河南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萧新明,河南师范大学校副校长孙先科,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杜福磊,河南师范大学校文学院院长曹书文,  相似文献   
945.
陈广林 《小学生》2010,(4):17-18
文言文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和培养审美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能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46.
黄向华 《文教资料》2010,(21):66-68
语文学科是美育因素较多的学科,有丰富的审美内容。本文从分析轻松的氛围,营造美的开端;投入的朗读,感受美的熏陶;特定的意境,领略美的内涵;深入的品味,探索美的灵魂;灵活的构思,描摹美的世间这几方面入手,指出教师须注重打造品位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真正使语文教学体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947.
有太多的人认为,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中,作者设置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绝非故弄玄虚,而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原因之一贝尔曼是一个没有多大成就的艺术家,总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但他始终没有动手。可见,这个老画家虽在艺术上无多大成就,而心底却一直涌动着一个美好的创作心愿,一旦有个契机,便会倾注于画笔。  相似文献   
948.
<正>一、理论学习,理解美一直以来,许多人把美育等同于"美"的教育,并认为这种"美"的形态只有在艺术中才能得到充分而集中的体现,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把美育的内容狭隘化和浅俗化了。经验告诉我们,体育中  相似文献   
949.
林清夫 《文教资料》2007,(14):143-145
本文从教师塑造美的课堂形象的角度探讨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创造最佳教学状态,激发学生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50.
蒋文华 《文教资料》2007,(20):76-78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无疑以朴素直率、外似枯槁而内实膏腴的艺术境界垂名后世。他对现实美的发掘、情感美的讴歌、理想美的追求,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切的陶渊明,一个追求至美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