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常说:“情能感人,情能移入。”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在高考中,由于议论性散文便于联系话题,形式较灵活、自由,能广泛地选取材料,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彰显文学色彩与文化底蕴,因此,往往易获得较高的分数。一般说来,写议论性散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杨霞  申毅 《山东教育》2007,(3):12-13
人们往往钟情于鲜花的美丽,却忽视开花的过程。人们往往关注果实的甜美,却忽略了结果的过程。其实,一切的美好和情韵无不充溢于一个平凡的过程中,我们在溪流边伸出手掌,渴望抓住汩汩的溪水,结果总是令我们沮丧。其实,当流水丝绸般滑过手掌的那一刻,我们那种感觉不是同样生动而富有情趣吗?  相似文献   
14.
课堂 情韵     
孟宪义 《新作文》2004,(12):26-26
每当我们给在上幼儿园的小儿女开玩笑说:“你今天不上幼儿园,行吗?”他们干脆响亮的回答是——“不!”;每当我们对正在发烧的小学生说:“你正在发烧.上不上学?”他们决绝不疑的回答是——“上学!”在我们探寻这其中的奥妙时,总不能忘记:早上送他(她)们上幼儿园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肯定《月牙泉》诗集充满昂扬的生命情韵的同时,特别强调作为诗评家所写的诗,有着较多的载道成份,即属于文化诗范畴。而其在操营方式上,则较为注意诸物象牵系与现实物象的同构性,并在物与现实同构与非同构中找到了一条恰当之路。  相似文献   
16.
唐诗繁荣,绝句为最。绝句一名最早见于《玉台新咏》;其起源是由于音乐的分段。本质含义为断句。绝句主要的美学特征是:短小灵活,易读易诵;自然明净而又情韵深长。绝句的章法体现了“起承转合”的特点,它反映了曲折变化的美学要求;具体到每首诗,其章法结构又千姿百态。总结其规律对鉴赏和创作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雪落山乡     
经历了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我的家乡在匆匆的脚步声中跨入了阴冷的寒冬,2005年的第一场雪,来的似乎太暴虐了一些。这50年一遇的大雪.成了山里冬天最迷人的风景。在这雪压冰封的季节,置身于玉琢冰雕、银装素裹的世界,除了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也找不到更贴切的方式来唱冬天的赞歌了。今年的冬天情韵正浓,我想要是能把这肥胖的雪捧来织成一件厚厚的棉衣,定会带给我无尽的暖意。  相似文献   
18.
孟莲君 《语文天地》2009,(10):57-58
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素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学生人文情韵的培养.使其具有儒雅的人文素养,清丽的心理特质.以及全面发展自己、创造自己的生命意识。简言之.语文教师应以自己的思想滋养学生的人文情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不是无情物。优美诗文,尤其是选作教材的篇目,往往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佳作。它们情韵悠然,耐人寻味。人们说,情能感人,情能移人,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循文察情,自我体验,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册教材均有对其一定量的阅读要求。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古诗教学进行整合,在知识上给学生补充,在思维上给学生空间,在理解上给学生提示,无疑是引导学生学懂古诗文,解读古诗文乃至吟诵古诗文的有效方法。这不仅能为丰富古诗文精彩的诗文情韵增添新鲜元素,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