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3825篇
科学研究   586篇
各国文化   139篇
体育   471篇
综合类   514篇
文化理论   162篇
信息传播   162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341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447篇
  2015年   965篇
  2014年   2109篇
  2013年   1005篇
  2012年   1111篇
  2011年   1380篇
  2010年   1401篇
  2009年   1228篇
  2008年   1275篇
  2007年   914篇
  2006年   712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99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薛大为 《兰台世界》2006,(16):45-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项事业都在飞速发展。图书馆事业也很快在战火之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本文从党中央的图书馆政策与导向以及各类型图书馆的发展情况等方面,对建国之初(1949-1950年)的图书馆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2.
象数易学素称难治,因象数学派在解<易>之时,往往涉及到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医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易学体系十分庞杂,也造成人们对它的认识难度大大增加.久而久之,象数之学成为神秘之学的代名词,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这种认识的误区带来了研究的缺陷与薄弱.  相似文献   
103.
人们研究中国文化往往对那些常识性的、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视而不见,甚至不少被视为糟粕而加以否定。比如“比类取象”和“同气相求”,这是我们老祖先非常重要的两种思维方法,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前者重在观察自然之“象”,获取其要义,感悟“象”背后的道理,然后运用这一道理去解读共通的现象,并在实践中推而广之;后者强调识一物时,依据其特性,联想其相似物类,以及相关性,把该物放在系统之中来推演,借此找到万物归类、万物互联的逻辑。这些正是古人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所依据的逻辑体系和思维模型,同时也存在于老百姓日常思维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4.
105.
王珍 《文化交流》2015,(3):21-24,2
杭州姑娘、舞台名角史兰芽在家乡主演话剧《枪声》。作者在杭州剧院与史兰芽面对面的一场专访,婉约细腻地写出史兰芽在《枪声》中饰演母亲这一主角的心得,以及近20年演影视、话剧的演艺感悟。史兰芽出身于杭州的一个艺术世家,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她对家乡、亲人、友人绵绵不绝的眷恋之情,让人欣喜、感动。  相似文献   
106.
107.
迄今为止,象的理论已较为完善,但前辈学者较少对象内部结构进行剖析,本文在“易象”说的基础上,提出象素论作为对象理论的一种补充完善。象素作为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象的实体构成,又是象的意义构成,是构成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象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层次地构成象。如果把象素论应用于诗歌分析中,可解剖诗中象结构,因象素的选择不同,排列配置不同,必将导致象结构不同,作者传达的意义迥异。  相似文献   
108.
文章试揭示陶渊明田园诗“言”“象”“意”精巧的境界结构关系,着重分析了其《饮酒》组诗中很具有代表性的《饮酒》(其五)一诗,以示作者在其诗中往往通过巧妙地运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与看似不经意的几个意象组合,准确的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人生哲理、丰富而深广的自然意趣。在诗中,显现出主客体相互关照、浑然合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109.
三国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官渡之战是不可忽视的一场重要战役。而在对此战役的关注中,往往很少注意张绣归降曹操的作用。其实,虽然张绣归降之事是发生在官渡之战前夕,但对它的进程和结果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0.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速的今天,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化"这种双向逆反运动正成为当今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本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关系的使用模型进行分析展开,深入揭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