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55篇
科学研究   19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175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2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小学语文》2012,(12):26-26
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概括地说,美育,是运用艺术美(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自然美(如写生、摄影)以及生活美(如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只要我们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这些美好的事物,就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952.
冷冰 《考试周刊》2012,(42):61-61
阅读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朗读乐趣,感受审美情趣。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适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是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3.
何毅 《考试周刊》2012,(28):57-57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陌上桑》是汉乐府诗中的名篇,千百年来传颂不绝。《陌上桑》的艺术美,有两点需提及。一是此诗注有"三解"。"解"本是音乐专名,即是"章";"章"是"音、十",即乐曲终止的意思。据郭茂倩《乐府诗集》、陈玚《乐书》等探知,"解"是乐府诗中的一种音乐情调性处理,其特点是"变"——强弱,浓淡,缓促,虚实,时空等。《陌上桑》正是借助"三  相似文献   
954.
李少红版《红楼梦》对"太虚幻境"以实拍和特效结合的手段,依靠古典元素、美学想象以及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梦幻而又似曾相识的神仙境界,而三维画面增加了场面的宏大与气势。  相似文献   
955.
"千古词帝"李煜,由于经历了从帝皇到囚徒的生活巨变,对人生有了深邃的感悟,在他的词创作中,往往以几个具有绮丽之美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柔靡朦胧之美的意境,具有"柔靡绮丽,语短情长"的艺术美,呈现出他对人生的劫难和悲哀的省悟、沉思。  相似文献   
956.
音乐的诗,诗的音乐,音诗一体,音诗互证。中国艺术追求空灵飘渺、静穆幽远的审美意境。马思聪的《牧歌》受深厚博大的禅道文化影响,开创了独特的音乐审美空间,启迪人们追求淡尽风烟、澹泊空明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957.
文人价值体系中根深蒂固的艺术观所引发的对于工笔画和写意画的误读,导致中国画所追求的意境似乎只存在于写意画之中。工笔画的造型是通过线来表达的,用抽象的线来概括客观的形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意"的色彩,且工笔画的赋色也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具有含蓄、理性、不求偶然的特质。工笔画的本体性意义体现为意、技之间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58.
作为一大诗歌理论,王士祯(王渔洋)的神韵说历来众说纷纭。论文从神韵说的产生、含义、在诗中的体现及对此说的评价等四方面重新解读神韵说。与成说相反,认为将《秋柳》四首作为王士祯神韵诗的代表作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959.
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国画欣赏课既是学生的课堂兴趣点,又是提升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两大方面论述了对山水画的欣赏,一是山水画的审美特征,二是欣赏山水画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960.
教师需要实现自我意识的本体塑建,在教育变革中始终保持着个体对教育活动的生命自觉性。教师需要学会在自我关怀中选择能够释放个性和自主发展的解放型生活样式,需要在自我叙事中表达能够实现生命价值的职业愿景,也需要在自我超越中萌发主体性精神来构建崇高而深刻的教育意境:用爱构建的精神世界,用爱塑造的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