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108篇
科学研究   11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629篇
综合类   13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车星辰 《武当》2004,(10):26-27
本文披露的九宫八卦拳.是隐迹民间的一门道家古传拳功,与世传各派八卦掌截然不同,堪称我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奇葩。现据九宫八卦拳当代传人杨树藩先生的精心传授,与恩师尚未出版的《九宫八卦拳》书稿,对此门功夫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2.
梅应生 《武当》2004,(11):19-21
杨公澄甫所著《太极拳使用法》所载.王宗岳原序《原文》八十三页有云:“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其中“运劲如抽丝”句,近二十年来,海内外一些太极拳专刊曾发表众多作者对此句的诠释:①从蚕茧向外抽丝,要连绵不断;②如像蚕子吐丝结茧自缚那样均匀不断此两种诠释都围绕蚕茧之“丝”而论,笔者则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53.
东方 《中华武术》2004,(6):36-37
这是四月的北京,烂漫的鲜花、婆娑的垂柳、亭亭的白杨,把这个古老的都市装扮得妩媚而又生动。  相似文献   
54.
55.
土家族武术     
白木 《精武》2003,(8):51-51
土家族世代好武,成为传统。在长期的渔猎、农牧、战争生活中,土家族创造出种类繁多、独具民族气质的地方特色武术。  相似文献   
56.
三环套月实用法是东北秘宗拳实用制敌的上乘手法。与敌对峙中,采取后发制人。敌手攻入空位时,先以钩叼锁扣等手法控制住敌攻势手,再以拧腕、踹膝、折臂、肩摔等技法制敌腕、肘、肩、膝等关节损伤。然后以掐脖、跪裆、崩面、捏喉、踩颈等技法攻击敌要害部位,直至敌丧失反抗能力而降服。  相似文献   
57.
太极拳的战略战术与《孙子兵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的拳理与<孙子兵法>的法术血脉相依.通过对<孙子兵法>中某些战术思想的借鉴,对太极拳的战略战术的理论体系做出初步的建构.  相似文献   
58.
山令誉 《武当》2003,(8):15-17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拳术是武术的重要部分,是徒手的武术。拳术种类繁多,武术界习惯把它分为两大类。一则称外家拳。以少林拳为代表的大宗上百,小族几百。二则是内家拳(即太极拳)。太极拳功法特殊,拳理与外家拳相反。据说,得其一二,足胜少林。其重意不重形,动静相兼,刚柔相济,不存在门派之分,只有功夫  相似文献   
59.
精武第二十一式进步栽捶第一动撇拳栽捶向右微转身,右拳向上撇拳,拳背向西稍高于肩,左拳向身体前下栽,同时右脚活步盖步,外摆45度。目视左拳下栽,意在右拳心。第二动下栽猛击左脚上步正西,右拳上提至右耳旁;快速向下栽至左脚内侧三寸处。目视有拳,意念左脚(图94,图95)。【技击用法】对方用左拳向我击来,我用左臂向上外拽挂,并粘其左  相似文献   
60.
英语和汉语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李春 《科教文汇》2008,(25):247-247
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意舍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舍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交际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