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633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136篇
文化理论   32篇
信息传播   16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心灵探寻与乡土诗意》中,作者着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象和宁夏作家的创作进行了研究、批评。该书体现了作者"织毛衣"式的治学方式,提出文学对人的精神治疗功能,彰显了文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价值;在观照研究对象时,始终围绕着文学的本体因素展开,着眼于文学本体价值,带有浓郁的人文精神。但书中也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32.
单文虎 《甘肃教育》2011,(16):90-90
意蕴是美术作品生命之所在。在进行美术创作时,作者首先必须确立创作的基本思路,然后捕捉自然中客观存在的物象,并从对这些物象的体味中寻找创作灵感,不断调整头脑中意与象的关系,力求实现意与象的统一,最后将自身的思想情感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33.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们大学生一个服务社会的平台,能有效运用所学的知识,投身和谐社会的建设,探寻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我们在社会服务中成长,明自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对社会的关怀,提升了创造能力,文章结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出了思考。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的设计要更加务实,切合需要,实践要坚持在一个地方深入下去,才能发挥持续的效应。  相似文献   
34.
“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个科学范畴,由“价值意蕴”“途径方式”“目标导向”三部分有机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35.
文学作品往往借助于经典细节来展示人物独特的个性或事物独到的意蕴,留给读者想象或补白的空间,达到言尽意丰的艺术效果。从三个方面对经典细节做分析,即平淡最真、惊险见勇、无声显情。精准的细节剖析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36.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一部力作,讲述了一个黑人母亲在逃亡路上无奈弑婴的故事。作品以多种叙述模式蕴含深刻的主题意义,以灵活的叙述手法和细腻的写作手法重现了黑人奴役史上一个心酸泣血的故事,揭示了黑人妇女遭受的种族歧视和压迫。  相似文献   
37.
意象是诗词意境的重要构成单位,在古诗词中有着特殊位置。意象既不是物本身,亦不是心自体,而是二者互孕共生的产物,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完美融合。"鸿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作为客观物的鸿雁,经过诗人独特的人文体验与刻意营造,具有了丰富的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类,并分析探讨其各自蕴含的丰富寓意。  相似文献   
38.
龙是远古时期华夏民族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刚毅、勇猛、权威和正统;而龙王则是在中华文明和印度佛教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一种民间信仰,它包含雨神、河神、多宝、护法神、戏谑等多种文化意蕴。二者在历史发展中存在分流与合流的现象,其文化意蕴存在差异,不能将二者简单等同。  相似文献   
39.
《考试周刊》2016,(29):157-158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要相信孩子"这个主题。"要相信孩子"是指教师不论学生品质,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那颗公平公正、真诚的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于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40.
回溯剑在古代工匠、君王、文人与武士等社会角色之间演绎的各种文化事象,梳理古代剑文化发生、发展与变迁的特征.结果显示:剑经过古代先贤的附魅与写意,已经不再仅仅是纯粹的武器,而被赋予了刚正不阿与正气磅礴的伦理色彩与道德范式,在历史长河中往往成为拥有权力地位的表征、文武双全的标志,浪漫侠义的彰显,精益求精的典范,正义之气的化身,传统哲学的折射等文化意蕴而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