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503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30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130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17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一是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统区的国政时弊和众生相进行了抨击,包括对上海洋化商埠的腐败堕落、对内地农村的落后闭塞,对教育界、知识界的腐败现象的讥讽。二是文化批判的层面。这一点,主要是通过对"新儒林"的描写和对一批归国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故都的秋》寄寓着郁达夫对故都深沉的热爱和对美的执著追求,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个性和审美价值。因此,本文就这篇文章的美学意蕴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较全面地把握文章的美学价值,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3.
诞生于特殊的战争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体现出了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特色。因此,不少人在评价解放区小说时,往往认为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审美性已丧失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的认同中。只要创作主体是从表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况出发,文学受众就能透过文本看到基于社会性、阶级性之下的人性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54.
歌德的文学典型观具有较完满的现实主义辩证法的因素。首先,他依据自己的创作经验认为,文学典型的创造是从特殊显示一般,而不是相反;其次,他认为,文学典型应是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性形象。  相似文献   
55.
由于外在政治的压抑,张贤亮内在心理人格发生分裂,由此导致了他小说文本意蕴的双重性和价值认同的隐蔽性。在文本显意上,他认同政治的压抑,而在深层隐意中却是超越政治;在文本显意中,他笔下的男女主人公是夫妻或情人关系,而深层隐意中却是恋母情结和向大地母亲的回归。  相似文献   
56.
雷其坤 《新高考》2007,(Z1):18-20
先请看2006年湖北卷作文题: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  相似文献   
57.
盛莉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2,17(4):46-49
“诗言志”与中和雅正是儒家诗教的重要内容。南唐词因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具有儒家文化意蕴,其具体表现一是运用清乐词调,变花间促碎之音为清和雅缓之乐;二是抒写忧患意识和人生感慨;三是典雅的艺术风貌。南唐词因此对宋词题材的扩大和词的“雅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是从花间词到北宋词过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8.
课堂教学与情绪推理的关系相辅相成,课堂教学是情绪推理的基础,情绪推理的结论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开展。情绪推理是人类个体基于自身情绪体验而出现的一种推理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出情绪推理的结论影响着学生的辨别能力,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重要的影响。相关建议:教师和学生应科学而理性地看待情绪推理,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规范而良好的榜样,学生应学会自我接纳和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59.
文学意象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最小的形象单位,本文对文学意象的语言层次、结构层次、形象层次、意蕴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60.
全纳教育以实现存有差异的人类平等的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为中心,在物质、精神、文化、制度层面的关联互动,及其在学校、家庭、社区、志愿者、课程等方面的有序关联泛透出深层的生命意蕴。学校作为进入社会场域的过渡环节,承载着社会所赋予的多重身份与多种责任,呈现出诸种显性与隐性的社会功能。因此,对置身学校场域的全纳教育进行研究势必可以窥探出学校场域中如何诠释全纳教育的内核——平等与公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