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6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在国内有些中学和大学,部分学生每天用星座、纸牌和“笔仙”来“探询”自己的吉凶祸福,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导致伤人或害己。在社会上,测字、看运势、批八字等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死灰复燃”之势。不少专家和社会教育工作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学生们面临很大的升学、就业和竞争压力有关,但也与我国全民科学素养不高和近年来科普创作萎缩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2.
论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巨大成功引发了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想,科学主义是对科学盲目崇拜和迷信的一种狭隘的科学观。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教育研究领域也出现了科学主义倾向。因此,揭示这一倾向的实质和表现并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3.
林荣 《山东教育》2001,(1):90-91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对青少年加强崇尚科学,反对愚昧迷信的教育,是实现上述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社会上种种伪科学的出现,封建迷信沉渣的泛起,都说明了对青少年加强这方面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74.
本从分析现代迷信的基本特征入手,揭示了现代迷信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根源,并从心理科学的角度对抵制与消除现代迷信,维护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出了四点操作性的策略:全面净化社会环境,减少“伪科学”的心理污染;丰富心理咨询形式,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服务;重视心理科普工作,完善大学生的心理修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员性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75.
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见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里,青少年学生除了接受课堂上的书本知识外,自觉阅读课外书籍,丰富社会生活知识,以补充“水分”和“养料”,是很有必要的。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为青少年搭建了一个迅速接受外来信息的平台。  相似文献   
76.
也谈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魔幻现实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打破人鬼界限,变现实为神话、梦幻,吸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各种手段等等,但魔幻现实主义之魔幻的根本,则在于作家以印第安人或非洲黑人的原始观念、宗教习俗和迷信思想去理解和表现现实生活、自然环境和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77.
《芙蓉镇》的成就无疑是突出的,古华在小说中以浮雕式的人物构建法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而其中以阴鸷歹毒的风派人物李国香这个女性形象尤为突出,从她的性格形成以及命运的沉浮中,人们看清了极“左”路线是如何伤害和扭曲着人们的灵魂,如何轻视人、蔑视人、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了荒唐年代里悲剧的实质。  相似文献   
78.
第二次语言的哲学转向,使哲学研究的主题转向语言与世界的关系。语言与世界是两个相互联系而又独立的系统。词语涵义和事物指称之间没有等同关系。迷信是语言的创造物,是人类对神秘事物想象的语言表述。它作为文化沉淀的一部分又有其顽固性。  相似文献   
79.
滕朝阳 《教育》2006,(5):19-19
4月初以来,众多媒体对校园迷信现象表示了极大关注。迷信在校园盛行,与当前提倡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违已甚。  相似文献   
80.
语言怪圈社会镜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语言角度揭示文革悲剧的社会意义,记取历史教训,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文章从两个方面对“文革”言语作了简要论析:一是“文革”言语的成因及其基本特点:政治高压、舆论一律的催生儿,当前“统一”而又混乱的语言怪圈;二是“文革”言语是混乱的社会生活的镜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