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23495篇
科学研究   1446篇
各国文化   703篇
体育   1868篇
综合类   361篇
文化理论   389篇
信息传播   614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24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383篇
  2015年   802篇
  2014年   2820篇
  2013年   2760篇
  2012年   3271篇
  2011年   3447篇
  2010年   2987篇
  2009年   2614篇
  2008年   3546篇
  2007年   3437篇
  2006年   2478篇
  2005年   2235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405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当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娱乐化的新闻带给了受众全新的感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媒体,甚至使许多原本对新闻毫无兴趣的受众,开始以新的眼光、新的心态感受新闻。但是,新  相似文献   
952.
电视专题(纪录)片是记录客观、反映真实的电视作品。通常情况下,它记录的是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但是也有许多例外情况。分析专题(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拍摄时事件正在发生,创作者此时并不知道事件将怎样发展,或虽然能预见到结果,但结果尚未发生,创作者去记录这一事件的完整过程或事件中人物的表里情状,换言之,题材的时态是"现在进行时";而另一种情况是,创作者在得知某人发生某事时,事件  相似文献   
953.
邢宇  王莹 《新闻前哨》2007,(4):63-63
一、基于事实1.把握典型瞬间。一幅成功的新闻作品,很大程度上在于记者对瞬间抓拍的掌握。瞬间形象选择得好,便可以发挥新闻摄影的独家优势,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恩格斯指出,应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新闻摄影不同于其它,它的典型性主要是通过典型瞬间来表现的。因为具有典型性的新闻摄影可以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特征;而典型瞬间的准确表现,是反映新闻事实本质最具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基本要素。缺少这种基本要素,新闻的典型性就难以准确地体现,从而使新闻摄影流于平常化和一般化,缺少个性,没有感染力与冲击力。  相似文献   
954.
权巍 《新闻知识》2007,(7):68-69
任何文学创作对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宣泄激情的过程,这一点谁都不会否认,但要说到听众收听电台节目也会满含激情,恐怕有人要说我夸大其词。因为作家之于他的创作是主动者,他可以操纵整个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955.
隐性广告,或称“植入式、嵌入式广告”,之所以被冠以“隐性”,主要指它隐藏于载体并和载体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受众所真实感受到或通过幻想所感知到的场景的一部分,以非广告的形式在受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将商品或品牌信息不知不觉展露给受众(消费者)。隐性广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只要处理得当,可以嵌入任何情景和文本,其中最常见也最引人关注的是电影作品、电视节目中的隐性广告。虽然隐性广告历来以低费用高效果著称,但在操作中却要有更高的技巧,否则,往往会适得其反。目前我国的隐性广告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56.
李益 《新闻界》2007,(1):136-136
新闻摄影的美学评价是以新闻摄影总体评价为基础的,与新闻摄影的思想性评价、新闻价值评价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是从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及审美效果方面的所进行的评价。本文拟就新闻摄影作品美学评价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7.
写评论苦,写评论难。苦在何处?难在何方?以自己16年的写作经历看,自觉苦在神思,难来灵感。“苦”往今来,一言难尽。“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虽没有多大建树,但常有作品在“大报”发表,常有作品获奖。那么,到底创作评论的灵感从哪里来?回眸自己经历,信手拈来四例,试以论之。  相似文献   
958.
《出版笔记》对编辑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阙道隆 《出版科学》2007,15(5):93-96
刘杲同志出过三本文集.第一本《刘杲出版文选》和第二本《刘杲出版论集》中的作品,绝大部分是担任国家出版行政领导职务时写的,其中虽有许多个人见解,但又是代表出版行政领导机关讲话,带有职务作品性质.第三本《出版笔记》则是1993年底退居二线以后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属于个人创作.《出版笔记》中的作品分出版、发行、编辑、版权、议政、序跋等类.我的阅历有限,水平不高,无力全面介绍它的研究成果,只能就它对编辑学的贡献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59.
冷冶夫  刘新传 《传媒》2007,(11):65-66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仍有不少作品在国际上捧回大奖,但大众收看纪录片已经转入低谷.怎样走出低谷,发挥纪录片本真的潜质,摆在了所有纪录片人的面前.纪录片商业化制作将是一条出路,也将为中国电视纪录片走向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60.
蒋泥 《网络传播》2007,(7):85-85
暑假期间我一直在上网和看电视,其它什么都没干。我发现现在的电视多了些新内容,主要是多了网络——直播节目时观众可以通过网络与现场直接联系,还可以向专家提问。后来就有了高考消息,大学招生老师坐在家中只花一两个小时,就能在网上将该大学在某省的录取工作搞定,既节省人力、才力,又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还提高了效率与公平。总之是没完没了的好处,大有真到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