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8170篇
科学研究   284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148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649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920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619篇
  2007年   51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家乡的石榴》这篇略读课文,介绍了家乡的石榴的样儿,反映了石榴丰收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本课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难度较大,要指导学生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读懂课文,了解石榴的花、果、籽,并指导学生体会石榴丰收以后人们的喜悦心情。那么,怎样才能短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呢?这里将提出“课前自读”、“课中导读”、“课后验读”的全程教学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2.
黄勇 《阅读与鉴赏》2005,(12):56-57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13.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现行语文教材中编排大量的自读课文,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在自读课文中"议""品"结合,提高个人语文综合素养,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具体探究在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中的对策,以此帮助学生的语文自读课文取得更高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4.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15.
创新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正向我们涌来.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教师主导地位的重建,使不少的教师感到教育教学工作上的茫然无措。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教师的“导”指引学生自读自悟的一点尝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6.
文言文所谓“句”就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所谓“读”就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地方。相对现代汉语标点而言,“读”现在可以用逗号或分号;“句”则可用句号或感叹号、问号等。  相似文献   
117.
现在,不少语文课堂内容安排过多,问题环节太琐碎,教师过于注重讲授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思维品质,忽视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真的实现了,学生能力是否真的提高了。语文课堂,需要减负增效,应该"慢"下来。  相似文献   
118.
质疑式。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并不断释疑的过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大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尽管课文前面有阅读提示,后面有指导性的思考题和练习,但学生读起来仍有不少的难点和疑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自读时质疑。比如,我班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为学》时,就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质疑。有的问:“古人是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困难的?”有的同学提出:  相似文献   
119.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准确解读文本基础上,设计核心问题(或称为主问题)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开展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应着眼于三点:一是抓文体特征的学习价值点;二是扣体现语文思维品质的重难点;三是找以读促写的训练点.  相似文献   
120.
王秀昌 《山东教育》2007,(11):26-26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的国文教学指出:“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方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方面比以前注意得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学生只是看看而已。这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唯有不忽略对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面不偏。吟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