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07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内外环境大体相同的两大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的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日本的明治维新却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近代的国家。其中的一个内在原因是两者接受外来文化的心理不同。近代以前,中国文化以向外辐射为主导致近代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表现出漠然、不屑甚或戒备、抵触。而日本处于文化低势能地带、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文化总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摄取欲。  相似文献   
82.
在人文社会科学教学过程中,逻辑教学除了具有其共有属性外,它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有属性,即逻辑教学内容的概括抽象性、逻辑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逻辑教学内容的思维训练性等.使学生在逻辑教学中了解和认识逻辑教学内容的这些特有属性,对于搞好逻辑教学,提高逻辑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83.
李东阳认为诗必有“格调”,看诗要由“格调”下手。但他并不主张摹拟,而是力求诗句的自然匀稳。前后七子则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力攻东阳,嫌他软滑。李东阳这祥,专讲“格调”,不注意情理;七子之徒,自视甚高,雄傲一时,这不能不产是明诗不如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戊戌变法”一节在讲述维新变法失败后康、梁的去向时,以小字的形式补充道:“康有为在政变的前一天,由英国人保护逃往香港。政变发生的当天,粱启超躲入日本公使馆.后来由日本人掩护,化装逃到日本。”有心的同学在课后就问:“维新人士在失败之后,为什么会得到英国人、日本人的帮助?”  相似文献   
85.
张利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4):117-121
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围绕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展开了对中国近代社会道路问题的研究,体现出从社会意识形态对历史的利用到对历史现象本来面目学术认知的回归。  相似文献   
86.
20世纪初,英美烟公司凭借特权垄断了中国的卷烟市场。河南省的卷烟消费不久就纳入了其垄断的销售网络中,而且河南省中部地区也成为它的烤烟原料基地之一。随着“五州”期间河南反帝宣传和抵制洋货运动蓬勃高涨,英美烟公司在河南的经营活动受到沉痛打击。在此背景下,河南农业传统的种植结构随之发生了变化,民族烟草工业也借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华夷"观念是中国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重要思想。鸦片战争前后"华夷"观念一直成为中国与英国之间进行交往的障碍。英国几次派遣使者访华,都因清朝所遵守的"华夷之辩""夷夏之防"这些传统观念而失败,故英国一直想极力打破清政府这种不平等的外交理念。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在英国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放弃了"华夷"观念。  相似文献   
88.
该文论述了光绪皇帝与京师大学堂的密切关系 ,并指出京师大学堂的创建 ,是“戊戌变法”的一个重要产物 ,而且是幸免于难的一个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89.
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觉察到以苏联摸式建立起来的经济体制的弊端,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个有创见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这些恩想对我们今天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重大的丰义。  相似文献   
90.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