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251篇
科学研究   244篇
各国文化   227篇
体育   327篇
综合类   170篇
文化理论   87篇
信息传播   89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50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476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438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周娟 《现代语文》2006,(12):46-47
这类“的”字短语,是结构助词“的”用在名词、代词、数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后构成的。后面无中心语,其意义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语法作用与名词相当。  相似文献   
992.
2003年的话剧舞台上同时上演了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的林兆华和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两个版本《赵氏孤儿》的主要情节,基本上都取材于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在个别的细节上,田沁鑫版更多借用《左传》中的部分细节,而林兆华的版本则更多挪用了《史记》中的故事。这两个不同版本的话剧在处理传统题材时,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同的创作思路和舞台表现也值得业界去剖析。  相似文献   
993.
闺蜜作为女生之间交往的一种特殊群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圈层。戈夫曼的戏剧论从人际传播的角度出发,指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扮演着各种角色,并且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实际是由他人(社会)的期待来限定的。闺蜜在维持其个人或整体形象方面所采取的方式与其他剧班群体的表现方式是有所区别的,同时,在新闻传播领域很少有对于闺蜜这个群体的研究。本文从闺蜜的定义、闺蜜作为个体的自我呈现、闺蜜作为整体的剧班表演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94.
教育戏剧课程从儿童出发,回归育人本位,通过校本化课程实践,拓建学科融合、情境育人、全人教育路径,形成独特的课程样态,涵养儿童精神世界,实现儿童行为的完善、人格的塑造、心灵的成长。课程建构以资源整合、阶梯递进、师生共融、评价引领为重点,体现出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价值与意义,实现以生长为目标的学科融合、整体育人,以戏剧为载体的同创共演、师生相长,以体验为路径的具身认知、情智共生。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主题班会课的现状,提出让主题班会课成为学生演讲的舞台。主题班会课应设置零门槛,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主题贴近学生,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同时,巧妙设计班会主题,将主题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  相似文献   
996.
论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以《茶馆》的翻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区别戏剧与其他文学形式、戏剧与戏剧艺术出发,通过对《茶馆》的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试图论证关于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7.
以弘扬传统美德为目的的小学英语戏剧教学旨在通过戏剧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表演感知、深度思考、体悟品格、弘扬美德等学习方式,在理解与运用中学习语言知识,在分析与思考中体会传统美德,在表演与创造中弘扬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998.
“戏剧诗境”是戏剧学领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戏剧诗境”是指兼具戏剧性与诗性的情境,或者说是戏剧性情境与诗境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往往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出人意外、耐人寻味,使人进入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更高远更深邃的灵境之中。有无戏剧诗境对于戏剧作品来说是性命攸关之事:有则可演可传,无则湮没无闻。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精心营构戏剧诗境,实现戏剧性与诗性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创造出优秀戏剧或一流戏剧;对于戏剧鉴赏者、评论者来说,重点关注戏剧诗境,着重探讨作者营构戏剧诗境的方法,有助于贴近戏剧本体、把握作品精髓。鉴于在事实层面中国戏曲可称为“剧诗”、中国话剧具有“诗化传统”、域外一流戏剧往往戏剧性很强且兼具“诗的境界”的事实,在理论层面上“戏剧诗境”对于戏剧创作、戏剧评论、戏剧美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完全可以考虑将“戏剧诗境”纳入中国戏剧学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999.
朱黎 《保山师专学报》2006,25(1):106-108
香通戏在保山俗称"跳神",是我国"傩文化圈"-- 傩戏的一个分支,是在古代一些祈神逐魔一类祭祀活动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一种原始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它源于中原,大约在清乾隆年间,形成了自己的形式和剧目,融诗、歌、舞为一体,唱、做、念为一炉的戏剧.现对保山香通戏的源流变化进行调查,对其基本状况及其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00.
剧评人不是人,剧评人其实是一种与媒体挂钩的文化角色和身份。传统的操作情况是:剧评人与媒体保持着"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完成评论后再交由安排观演的同一媒体发表。然而,香港剧场虽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戏剧/剧场的观众覆盖面始终不能与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