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62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3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君子”是孔子追求的儒家理想人格,但相对“圣人”来说,“君子”之品行还是可以通过自身不断修养达到的。本文把“君子”人格具体分述为孝、悌、忠、信、恕、勇等。  相似文献   
23.
以会话含义理论为线索,分析合作原则的四准则(及其违反)在《荀子》中的体现,可以证明会话含义理论早在两千年前就已被我国古代思想家苟子所认识;同时,苟子的言语“礼”性特征实质上解释了会话含义理论产生的主导因素,从而超越升华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为后人补充与完善Grice会话含义理论起到了启示与预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传统篇目,同学们熟知,故略去不载。只将《白杨礼吊》转载如下:白杨礼吊杨迎新我喜爱楼旁的八株白杨树。挺拔秀美的干,油亮碧绿的叶,生机盎然,亭亭玉立,呈一字形摆开,宛若一道绿色的屏风,为我们遮去不少烦人的噪音和尘埃。闷热难当的夏日,这里便是一片沁人的阴凉。在这里,老人们谈天、下棋,吃茶;孩子们则嬉戏、欢唱,纺织金色的梦……然而,这些树将要被统统砍掉。说是要在这里盖个小饭馆,于施工有碍。果真有碍么?居民们曾向一些搞建筑设计的内行请教,回答是不碍事。于是人们就纷纷向施工队“哀求”:手下留情吧,一大片楼…  相似文献   
25.
随着村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人情交往逐渐由礼俗化趋向于功利化。以鹤峰县唐家村为例,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走动视角切入,探讨村落社会中人情观的变迁及其原因,洞悉人情往来的动机,提出从"礼"到"报"人情观变迁向度理念。  相似文献   
26.
27.
以社会控制理论的方法探析先秦射礼的社会治理行为,认为:基于权威关系、核心利益以及情感号召基础上的强制、交换、动员等社会控制要素,在从大射仪到乡射礼的社会治理路径上存在着不同的分配与行使机制。"君与"的大射仪通过意识形态的施压、推行"知识体系"和树立"模范"标杆为强制手段,以"身份"和"资本"交换贵族的"中"与"忠",结合内在动机的激励式动员,达成了表彰"国家意志"的准集权式强制型治理形态;而"君不与"后的乡射礼则是立足政策规范,以"兴贤能"的号召、塑造"社会背景"以及引导自我操控等动员形式为举措,辅之以"禄仕"和"射义"作为民众"道德"与"君子"的回馈而实现的体现"地方行动"的分权式动员型治理风格。从"国家意志"到"地方行动",先秦射礼践行了一种准集权式的强制型与分权式的动员型治理共生共存的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8.
《荀子》中多贯穿"师"与"士"以及"教"与"学"等理念,其强调师道尊严可见一斑.书中表现出对师的极度推崇,从外在方面看,这与荀子时代纷繁的世态相关;从内在逻辑来分析,则与荀子主张的性恶论相一致.《荀子》中表明学生应该从遵师言、近老师,重师法、忠于师,积微渐化和虚壹而静等方面来尊师和捍卫师道尊严,而这在后世愈演愈烈.就《...  相似文献   
29.
汉代儒学是古代儒学与阴阳家、道家、法家融合的产物。它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保留了传统儒学的仁义礼智信等实质与核心,但自身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比如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使汉代儒学适应了帝国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需要,因此儒学取代道家的黄老之治成为汉代正统学说,得到了统治者的扶持。它一方面教导人民顺应天意,另一方面大力总结社会统治技术,宣扬君权,天子存在的合理性,表现出世俗性、制度化的特点,在汉代统一的背景下成为大一统的思想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一词先秦时期已见,如《诗经·小雅·楚茨》:“献酬交错,礼仪卒度。”《周礼·春官·肆师》:“凡国之大事,治其礼仪,以佐宗伯。”从古至今,“礼仪”二字经常一起使用,似乎“礼”就是“仪”,“仪”相当于“礼”。其实“礼”与“仪”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