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0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俞雪芽 《家长》2011,(2):44-46
自卑或社会自尊要求较高的人,容易产生焦虑且有不同程度的抑郁。人际关系不良,在现实生活交往中遇到困难相对较多的,也容易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32.
以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互联网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潜力巨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带来了便利,但随之而来的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突显,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特定的人格特质关系密切,不同的成瘾类型与不同的人格特质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前我国大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而造成的家庭、学业、工作以及身心健康等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网络成瘾己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出发,并试图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探讨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及预防大学生网路成瘾的想象出现。  相似文献   
34.
为了解高师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状况和特征,寻求有效应对措施和策略。采用运用杨文娇、周治金等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对吉林省高师院校的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高师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网络信息成瘾存在性别差异。结论:要充分重视高师生网络成瘾现象,需加强对高师生网络使用的指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35.
采用自然联结量表、网络成瘾量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无聊倾向量表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自然联结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自然联结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自然联结可以通过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和无聊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大学生网络成瘾产生影响;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在自然联结和网络成瘾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加强与自然的联结是预防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6.
山显光  魏淑华 《科教导刊》2023,(20):139-141
文章采用问卷法对605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无聊和自我概念清晰性水平进行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发生率为38.5%;(2)女大学生和来自城镇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水平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3)无聊程度和自我概念清晰度可显著预测大学生的手机成瘾水平。文章提出需要关注重点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教育,并通过引导大学生降低无聊感、提升自我概念清晰性来降低大学生的手机成瘾程度。  相似文献   
37.
基于认知行为模型探究自我效能感与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关系,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认知灵活性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521名高中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自我效能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与非适应性认知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认知与网络成瘾显著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瘾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同时也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高中生网络成瘾(;3)认知灵活性在非适应性认知影响网络成瘾中具有调节作用。相对于认知灵活的高中生,认知不灵活的高中生非适应性认知对网络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更显著。揭示了非适应性认知在自我效能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认知灵活性在其中发挥保护作用,这对改善高中生网络成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8.
文章根据对北京市1600名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调查,着重分析了北京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现状,并深入研究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特点,总结出网络成瘾与自身人格特质、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因素与网络成癌的形成关系,为家庭和社会对待网络成瘾行为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网络的优势已惠及社会各领域,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具有诸多弊端,网络成瘾就是当前困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社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药物、心理、教育方式等方面难以根本解决,只有将治疗性服务与综合性专业化服务结合,让青少年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发挥教师、家长、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0.
互联网的使用在大学生中已经普及,且对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帮助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