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2526篇
科学研究   165篇
各国文化   66篇
体育   286篇
综合类   172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4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日.“中国大学生数码媒体艺术大赛2004”获奖作品颁奖仪式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22.
农村诗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甫的农村诗面貌独特,对农村生活的叙写多面、细切而又深挚。这种独特性,主要来自杜甫对农事的亲身涉猎,对农民的真情相待,对农村生活的深切体察,及对自身所遭遇的窘迫生活的真切感受等方面。  相似文献   
23.
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不纯粹是为了城市之间的刻意比较,也不单纯是为了城市品牌美誉度的传播与扩散,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加深本地市民文化心理归属感,进而促进城市品牌形象的内在升华。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通过对成都、大连两座城市品牌形象塑造途径的横向比较,以创造“城市注意力经济”,希冀为国内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融地域文化于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知识文本,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可持续发展力及在现代化进程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4.
9月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四川成都举行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启动仪式,标志着为期一个月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等出席启动仪式。据了解,2011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660万人,就业总体形势出现好转。市场供求  相似文献   
25.
本论文梳理杜甫涉及儿女的作品,探讨杜甫的教育观,获得以下结论:一、杜甫本着"人生贵是男"、"男儿性命绝可怜"等心态,对待儿女的态度不同,对儿子的教育的重视远胜于女儿。二、杜甫虽然常年流离在外,少有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但却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其教育观源于生活,渗透到日常生活里的每一件琐事之中,可说是一个尽责的父亲。  相似文献   
26.
杨海云 《甘肃教育》2011,(15):58-58
历史学家范文澜说:"杜甫,在唐朝是诗人第一,在古代所有诗人中也是第一。"杜诗作为唐诗殿堂里的一朵奇葩,无论是沉郁顿挫之作,还是萧散自然之笔,都系念着国家的安危,同情着生民的疾苦,为历代士人所崇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三十五岁时他抱着"致君尧舜上,  相似文献   
27.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1,(12):79-79
首届城市教育现代化论坛召开,成都模式受关注 “首届城市教育现代化论坛”近日在成都召开。论坛上首次发布的《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报告(2003—2010)》以教育公平观为指导思想,总结出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是通过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来有效保证的。  相似文献   
28.
影山草堂为独山莫友芝童年读书场所,后迁遵义成为藏书室,三迁南京(江宁),成为江南著名藏书楼之一,友芝借以研治目录学、金石学和文字学,著述等身。其子孙迁往扬州,藏书被逐渐卖尽。  相似文献   
29.
胡剑 《四川档案》2010,(3):18-19
这组收藏于南充市档案馆的20世纪30年代的成都老街照片,记录了春熙南路、盐市口等处的昔日景象。  相似文献   
30.
黄光 《天中学刊》2005,20(4):80-82
饱经变乱创痛的杜甫,迫于生计,携带一家老小来到秦州。困厄之中,诗人发出身世萧瑟的一己哀叹,但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周遭社会。诗人的拳拳忠君爱国之心,忧虑军国大事、平民百姓疾苦的博大仁爱胸怀,在秦州所作的咏物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