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6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物"是《老子》书中的一个高频词,但其丰富的含义及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揭示。对比研究郭店楚简本《老子》和王弼本《老子》可以发现,"物",在"楚简本"中基本指"一切自然存在者",其含义比较单一、明确;而在"王弼本"中,其含义则比较复杂,"物"或意指"道"。由此可以推断王弼本对郭店楚简本《老子》之文义存在继承与发展。另外,只有建立在"道"、"物"、"器"三个层次相区分的基础上,《老子》中的"有"、"无"之含义才能更明晰。  相似文献   
42.
湖北应简称"鄂"还是"楚"?改名之争引激辩.湖北省是否应该简称"鄂",不仅涉及鄂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还涉及"鄂"的起源与迁徙,涉及湖北省、河南省、山西省的"鄂"研究.商周时期,诸"鄂"有别.商代鄂国在南土,商纣王没有消灭鄂国."邘"非鄂国.周代有五个"鄂".晋国鄂侯是姬姓国之君,与商代鄂侯无关.  相似文献   
43.
窦桂梅是清华附小的校长,同时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名师。她的教学亲切活泼,同时意蕴广阔而深刻。她提出的"主题教学"和"公民教育"等理念对当代语文教坛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影响。本文以其名课《晏子使楚》为例,分析其教学特色,以期给现今语文教学以启示。  相似文献   
44.
晏子见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相似文献   
45.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这一名言,对当今的语文教师而言,可谓耳熟能详。假如进一步问:哪方面例子?许多教师可能就回答不上来了。假如能回答,大多也许是这样:例子,就是范本,就是楷模。这样回答当然不能说错,但是,语文教材是以文章选读为编写体例的,一篇完整的课文是一个综合体,它是由思想、感情、材料、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众多要素构成的。哪一方面可作例子呢?难道这些要素都是范例,都需要学习?假如都  相似文献   
46.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到了战国时期,“吾”“我”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本文从语言的地域性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战国时期楚方言的传世文献——《楚辞》以及楚地出土的战国竹简的全面考察,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吾”是比“我”活跃得多的第一人称代词;“吾”较“我”在宾语功能上存在不足;二者在语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称数及表谦敬功能上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包山楚司法简的案件文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早在战国时期楚国即有类似后世"直诉"的诉讼程序制度实践,而且当时楚国的"直诉"程序已经较为成熟并应达到制度化的层面,楚国的"直诉"制度也可能正是同时期成书的《周礼》关于"路鼓肺石"类直诉制度的实践渊源。由此可以判断,直诉制度的成型应在战国时期,我们对汉唐时期直诉制度方才成型的传统观点,有必要进行再检讨。  相似文献   
48.
利用地下出土文物资料研究古代政区地理有着长远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出土文献的增加,对古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从战国县制、秦郡和《汉书·地理志》等三个方面概述出土文献对政区地理研究的贡献,初步结论为:(1)战国县的生成方式约有4种:三晋齐燕由县鄙之县到县邑之县再到郡县之县,秦商鞅变法"聚小乡邑聚为县",楚"灭国设县",以及诸侯国在新占领地区先由点线占领再到军事控制区最后形成行政化区域。(2)秦郡的设立有一个从12郡再到36郡的过程,秦始皇36郡并不包括秦国本土的内史地区,而仅限于山东六国故地。(3)《汉书·地理志》的郡县名目及数量当有可靠的官方档案来源,可以信据;附注的郡国沿革部分可信度不高。  相似文献   
49.
50.
周金科 《收藏》2014,(1):70-70
秦国本是地处西陲的赢姓小国,春秋初期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到战国早期社会还比较落后,国力薄弱,人们商品所需大多靠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方式来完成。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经济迅速崛起,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属货币随着商贸活动的繁荣而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