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0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8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6,(18):54-55
“春兰秋菊”比喻各有特色,各擅其美.语见唐·颜师古《隋遗录》:“(陈)后主问帝(按,指杨广):‘萧妃何如此人(按,指张丽华)?’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又见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宋·洪兴祖补注:“古语云: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例如宋·洪适《野处有诗……再赋》诗:“夜璧朝琼宁独乐,春兰秋菊岂争荣.”鲁迅《偶成》诗:“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伯秋《程砚秋夫人的忧虑》:“现在这两位都已蜚声剧坛的演员犹如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范作文《桂花酒》:“她们长得也都很漂亮,但春兰秋菊,风度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492.
战国末至西汉武帝的二百余年,中国西南出现第一次大规模开发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时期的开发进程中,自然形成前后两个历史阶段和北南两区域的划分。北部巴蜀开发领先于南部“西南夷”地,而南部开发亦仰赖北部先期开发的成就。前后两阶段,一以贯之,为同一整体。  相似文献   
49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古文字的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商周金文数字化处理系统》、《战国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等古文字数字化成果的开发实践证明,数字化对古文字文本资料的处理有着特殊性要求:资料的收集,须在真实的基础上达到系统、穷尽;资料的整理,以标准、统一为目标;资料的保真,要兼顾不同层次需要。  相似文献   
494.
战国世局变迁,上承三代文明之余绪,下接秦汉帝国之开端,蕴含古代中国治理转型新陈代谢机理的丰富信息。战国世道变迁的两个关键变量,一是以国家能力为核心的集权国家政体形成;二是以个体小农为基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确立,前者决定了国家权力结构的制度走向,后者则奠定了基本生产方式的社会基础。从而对秦汉"大地域"国家治理模式的生成,提供了制度基础、技术储备和思想准备,成为古代中国"深度变迁"与"结构再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95.
杨经明 《历史学习》2001,(10):31-31
秦朝的长城是把原来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向西延伸,西到临洮,东到辽东,全长1万多华里,合5000多公里。此后,历代大多进行整修,其中汉代和明代长城最为宏伟,汉长城超过了两万里。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气势雄伟,是世界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496.
价值多元化是现代化发展到20世纪时的突出现象.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新自由主义学者认为,价值多元化必然导致价值多元主义和共识的不可能性,表现为主流价值观的缺位及社会的不和谐状态.然而,实质上,价值多元在给社会和谐带来挑战的同时,共识的存在及和谐的实现仍然是不容否定的,这是由各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只要在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努力,特别是在文化上,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与社会、“一“与“多“、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那么,在价值多元化这一新的历史层面上达成广泛共识、进而实现新型的更高层次的社会和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497.
博士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其职务用现在的解释就是皇帝的顾问。他们要通古今,掌《诗》、《书》、百家语,负责教授弟子,兼仪典礼政事,西汉还奉使巡视民  相似文献   
498.
1981年在对位于朝阳县十二台营子乡袁台子村的王坟山墓地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在王坟山第29号墓(81WM29)出土陶量器物两件,其形制大致相同,经专家鉴定,应为战国时期燕国的陶量器。它们的出土一方面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另一方面对战国时期燕国度量衡制度研究、战国时期燕国都邑的设置、战国时期燕国文字方面的研究以及朝阳在战国燕时的历史地位的研究等方面皆具有重大意义。这两件陶量(81WM29:1、2)铭文虽相同,但并非出自同一戳印。依据《陶文字典》及《战国文字编》与战国时期文字字形对比,将陶量标本81WM29:1、2的铭文均释读为"酉城都王勹(伏)鍴",其中,"酉城都王"四字考释已在学界形成共识,第五字则应断为"勹",象人曲形,乃"伏"字初文,第六字为"鍴",玺印经过捶锻压抑而成,读作"揣",全句有"酉城都王掌管的玺印"之意,此铭文与物勒工名"陶工某"特点并不相符,显然不在此列,另,此2件陶量在其制作过程中可能吸收了齐国的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499.
甘肃省陇西县境内战国秦长城是我国古代最早修建的长城之一,至今仍可见遗迹。学界对此段长城走向虽早有考察,但具体线路并不清晰。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陇西县秦长城的具体路线,并认为此段长城是沿乌龙沟南岸延伸的,且乌龙沟段并无人工修建的墙体。  相似文献   
500.
战国秦汉时期制酒的人和追求"酤""利"卖酒的人都可以称作"酒人"。社会称谓中通常使用的"酒人"指代以酒业为经营内容的人士。"酒人"称谓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酒在日常饮食生活、社会交往形式中的地位,以及酒的生产工艺的专业化程度。认识战国秦汉时期的"酒人"身份,亦可了解"酒"作用于社会关系的意义,从而深化对战国秦汉历史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