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4705篇
科学研究   1926篇
各国文化   68篇
体育   951篇
综合类   274篇
文化理论   79篇
信息传播   584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495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317篇
  2011年   1472篇
  2010年   1190篇
  2009年   1181篇
  2008年   1198篇
  2007年   893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751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112.
手机由于具有传播上的双向性、互动性以及外形上的便携性,在社会危机事件发生时作为人际传播的载体而异常活跃;同时又由于其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有效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性,成为解决危机、发布公共信息的一项有效途径:如此结合了小众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手机,在传播中对危机的漫延与化解,使其呈现出一种传播形态与效果上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13.
在美国,观众对于电视新闻的热情现在已经极大地降低了,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厌恶了新闻的严肃性。因为长久以来,新闻的真实似乎就已经与客观、严肃等名词划上了等号。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分析,大多数电视观众在使用遥控器时,会尽量避免他们的视线定格在那些看起来很严肃的事情上。对他们来说,轻松的、趣味性的新闻似乎更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4.
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笔者认为可作内容与形式两面观: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事故性、情节性,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等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5.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06,(32):80-80
胸卡手机;Reef Surf帐篷;Carousal微波炉;时尚版欧蓝德;“废地”沙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6.
美国传媒产业传奇人物、世界最大的传媒娱乐集团之一维亚康姆(VIACOM)公司董事长兼创办人萨默-雷石东有一句名言:“内容为王(Content is king)。”在广播媒体各自传播通路大体相同的情形下,内容的传播渠道已经不是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变成了节目内容本身,是“内容”这张王牌。例如,沈阳文艺台的节目理念是:“在以高雅、健康的文艺节目服务听众,满足听众需要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品位,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目标定位的原则从1996年沈阳文艺台建台开始,便逐步明确了以市场为标准设立节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7.
2006年4月底,《常州日报》与常州移动合作,推出了“常州手机报”,正式参与了自2005年发展起来的手机媒体这一新兴传媒的竞争。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是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就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笔者以为,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更多的需要的是冷思考。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运转起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8.
李清 《新闻爱好者》2006,(10S):26-26
面对娱乐新闻、娱乐明星和媒体,作为娱乐记,其报道中度的掌握与个人喜好是注定不会让所有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19.
新媒体     
《视听界》2006,(5):101-103
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出台数字电视板块将迎来大行情;数字电视“一体机”前景不明厂家呼吁新政策;康佳将发展手机电视;手机电视标准乱战 鹿死谁手仍是变数;登陆数字平台 书画频道开张;负债前行:后转换时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20.
媒体脸谱     
《青年记者》2006,(18):2-3
观点白岩松向荧屏“开火”:太多阿谀逢迎白岩松在2006中国主持人电视论坛上,对荧屏目前的娱乐化泛滥倾向给予了尖锐批评:“我们当初是带着改变世界的态度来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世界改变着我们。充满了阿谀逢迎,实在乏善可陈。”新政国家工商总局:严查企业借领导人照片做广告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