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7886篇
科学研究   385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129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59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882篇
  2013年   558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607篇
  2008年   627篇
  2007年   531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新闻标题制作艺术化.本文以报纸新闻标题为例,探讨了标题艺术化的原因.认为读题时代的到来、新闻媒介环境的变化(包括媒介过剩时代的出现,"窄播"方式的盛行,以及注意力经济兴起)推动了新闻标题艺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2.
声乐作品——歌曲是音乐作品中唯一一种通过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有机结合,来揭示人性;抒发感情;唤起听众共鸣的艺术形式。其存在价值及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歌唱家或演唱者的演唱体现出来的!因此,在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声乐教学中,对声乐作品的理解与诠释——二度创作和歌唱的艺术表现——表演,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3.
阅读需要一种"仪式感",使阅读这件事在学生眼中变得更庄重而有意义,更闪光而有趣味,从而享受阅读。仪式感在阅读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仪式感能让阅读有向往;仪式感能让阅读变"悦读";仪式感能让阅读成习惯;仪式感能让阅读更温暖。作为学校、教师、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善于建立起阅读的仪式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4.
陪伴孩子,并不是只是陪着玩玩,或者带孩子出去旅游下这么简单。那么,父母到底应该怎样陪伴孩子?资深教育专家陈钱林,把两个孩子送进世界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我们来看一看他是如何陪伴孩子的吧。一些家长,因工作繁忙顾不上与孩子亲近,或把孩子托付给保姆,或将年幼的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不可否认,有些保姆很有责任心,在养育方面也很有经验,在习惯养成、知识学习等方面,学校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再细心的保姆给孩子的亲情也不可能与父母相比,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弥补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35.
程鸣 《初中生》2007,(5):13-17,23
[时文链接一] 天赐良机 [美]保罗·哈维 高博译 1886年6月2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剧院里剑拔弩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6.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内在意蕴,更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感知的基础,体悟作者表达的精妙,并逐步内化成自己的感知积累,从而为学生的"读中悟写"奠定基础。教师可从以下几点出发:品鉴赏析,在即时运用中体悟语言的精妙;促进对比整合,在深入辨析中感知布局精妙;紧扣抒情线索,在前后梳理中聚焦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37.
【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认读“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2、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体验情感等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相似文献   
138.
国学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本文着重探讨了国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强调了国学教育不仅要多读,更要践行,将国学中的理论精髓,内化为行动和气质,从而达到学习国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9.
当代散文家韩少华的《记忆》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门槛》是两篇颇有韵味的散文诗。前者深沉含蓄,极富哲理,语言优美典雅、具有诗的特质:后者构思新巧,短小精粹,语言朴素纯净、富有表现力。怎样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参透其内涵呢?针对当今中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喜欢“露一手”的心理特点,我们除了让学生诵读鉴赏之外,还可以鼓励他们“班门弄斧”,仿写名篇,与名家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140.
顾琼丽 《云南教育》2003,(25):31-31
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读拼音识字”是继汉语拼音教学之后的第一组识字课文,这5篇课文均由图、注音短文和课后练习组成。要求学会23个独体字和13个基本笔画名称。在理解、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针对本组课文所处的特殊位置,谈谈我对本组课文教学的粗浅建议。汉字是记录汉语言(母语)的符号,受母语环境的影响,初入学的儿童已能用口头言语进行初步表达。创设丰富多彩的识字情境,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2课中要求学会十个数字,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