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0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4789篇
科学研究   328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172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60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31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论喜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剧精神是喜剧之魂,其内涵包括四个彼此联系又相区别的方面,它们是:讽刺批判精神、乐观自信精神、理性超脱精神和自由狂欢精神。喜剧精神是否充盈和高扬是评判一部喜剧作品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也是衡量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喜剧是否发达的最高尺度。从喜剧精神的角度研究喜剧是一条有待进一步开拓的接近喜剧本质的新途径,它从创作主体、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结合上研究喜剧的本质,将为喜剧理论研究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992.
鲍德里亚是当今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符号的本体论做过系统而深入的思考,以符号学的视角审视当代社会及其症候,提出了消费社会的概念,认为人们的消费活动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上而不是在物质层次上。在一个已经符号化的消费社会里,人们通过消费各种作为符号的物品,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鲍德里亚关于媒介的后现代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有关“仿真”和“拟象”的理论,认为我们目前所处的就是一个新型的仿真时代,随着微观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人类的仿真能力日益强大,使仿真不再仅仅意味着对原型的模仿,仿真物发展为由结构价值决定的没有原型的事物的摹本———拟象。在符码主宰的彻底的表征危机之下,那些通常被认为是完全真实的东西都将带上超现时主义的拟象特征,真实实在会完全消失在影像和符号的迷雾之中。鲍德里亚重写了符号—现实的关系,以他特殊的理论视角梳理了当代生活世界的主题与客体的构成和交往形态,对当代欧美大众文化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本从人类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中揭示了人类的批判与自我批判本质是创新。进而提出高校教师具有批判与自我批判意识的意义及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994.
素质教育的理性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1世纪是一个被描绘为人与自然趋于和谐的融合与升华的世纪 ,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境地 ,教育被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具有历史责任的地位 ,各国在重新审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的同时 ,纷纷推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战略 ,故而 ,2 1世纪又被称为“教育的世纪”。在我国 ,深受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影响的现代应试教育体制正在努力而艰难地向建立素质教育体制转轨。本文无意也无力对素质教育作全面的评价 ,仅仅就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价值观和实践观进行理性的再思考 ,以就教于同仁。一、关于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众所周知 ,素质教育是在深入批判以片面追求升…  相似文献   
995.
教育科学的研究范式——批判理性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批判理性主义的证伪分界原则和反归纳法为出发点,从目标、语言表达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教育科学与传统教育学的区别,进而确认了教育科学的经验科学性质。从而说明教育现象和进行教育理论批判的图式。  相似文献   
996.
“儒释之辨”是中国历史上时最久、影响最大的不同化派别之间的论争,而理学对佛学的批判达到了其高潮。理学“儒释之辨”的核心是理学教育思想对佛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因此,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理学“儒释之辨”无疑更能把握其本质,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宋明理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97.
论张爱玲的“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俗”是张爱玲研究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对“俗”寓意的理解 ,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张爱玲创作的评价及其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定位。不能否认张爱玲身上的“俗”与其潜意识中的家族自恋情结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她的“俗”,是日伪政府殖民统治时期的一种生存选择。张爱玲并不是个为“俗”而“俗”的作家 ,在“庸人俗事”的叙事中 ,她寄寓着凌厉的文化批判精神与苍凉的乱世人生体悟。看不到“俗”的这一层意义 ,是没有读懂张爱玲。在“俗”的叙事模式中 ,张爱玲追求一种与喜剧相对衬的悲剧效果 ,通过审丑的方式去审美 ,以此形成一种参差对照的“苍凉”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98.
西方美学局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否定美学入手 ,文章对近代以来西方流行的六种美学观的局限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999.
金庸武侠小说的道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理想人格是以仁爱为中心,重义轻利,具有诚实、勇敢、讲信用的高尚品质。这一理想人格扬弃了儒家,尤其是孔孟的伦理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它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最终走向了破灭。  相似文献   
1000.
刘震云是世纪末文坛为数不多的坚守文学精神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具有强烈而深刻的批判精神。其批判精神贯穿始终,且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对具体人和事的批判,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是对人类全部生活的全方位的、宏观并深入到本质的批判,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属于现实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