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857篇
  免费   522篇
  国内免费   1296篇
教育   107552篇
科学研究   11085篇
各国文化   233篇
体育   5027篇
综合类   4154篇
文化理论   837篇
信息传播   10787篇
  2024年   837篇
  2023年   3168篇
  2022年   3477篇
  2021年   4051篇
  2020年   4210篇
  2019年   3947篇
  2018年   1685篇
  2017年   2670篇
  2016年   3247篇
  2015年   4611篇
  2014年   9825篇
  2013年   9503篇
  2012年   11578篇
  2011年   12026篇
  2010年   9659篇
  2009年   8806篇
  2008年   10811篇
  2007年   7700篇
  2006年   6250篇
  2005年   6496篇
  2004年   4620篇
  2003年   3484篇
  2002年   2198篇
  2001年   1443篇
  2000年   1387篇
  1999年   504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267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建立在全新教育理念基础上,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并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细化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  相似文献   
2.
普希金是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诗人,他的创作在全世界读者心中享有崇高的声望,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他是俄国文化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4.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探究经验的获得为本位的生成性学习活动,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倡导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模式。研究性教学方式一扫“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其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中,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学生以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体验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践,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和批判、创新的精神。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已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与健康》,该课程的特征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以促进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  相似文献   
5.
肖萍 《体育师友》2003,(2):30-30
为了从根本上把单纯枯燥无味的技术传授向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健身的方向转变。从兴趣入手,从能力入手,激活体育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为指导教学,根据初三年级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并开展了一个小尝试,希望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6.
拜读了《体育教学》杂志2001年第1期蔡建波老师的“鱼跃前滚翻、排球垫球”教案后,给我最大的触动是在栏目内容的没计上,将德育这一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单独提出,是这份教案的最大亮点,这一点也得到了毛振明老师的肯定。但经过仔细  相似文献   
7.
倪同刚 《语文知识》2005,(12):34-35
一、考查修辞类 诗歌创作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双关、借代等,涉及这方面的题型主要是让考生根据所给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找相关的信息,或者要求考生分析诗词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例如: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  相似文献   
8.
9.
电子图书崭露头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电子图书已问世。在美国、德国 ,电子图书都正在发展。目前 ,电子图书发育尚不成熟 ,主要问题在于技术、成本、版权和标准格式方面。电子图书将很快地发展起来 ,并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参考文献 13  相似文献   
10.
包容     
王武镝 《学语文》2005,(3):28-29
北京,六大古都之一,端庄素雅,古色古香;北京。新中国的首都,日新月异,充满活力。作者敏锐地抓住了这看似矛盾的两个特点,去探讨北京之美的根源所在。“包罗万泉,内涵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现代与古典,西方与东方,文章选取一系列典型的事物,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速海纳百川般的包容,成就了今天北京之美。文章从容不追,扣住“包容”,娓娓道来,写得层次清楚,眉目分明。平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素养,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