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6904篇
科学研究   184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86篇
综合类   184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155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81篇
  2011年   830篇
  2010年   667篇
  2009年   654篇
  2008年   813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482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02.
唐《诗人主客图》品第诗人,区别流派。主教化,倡关刺;尊清雅,重五律;贵新奇,求回味,从中反映出当时诗坛独特的审美风尚及诗歌创作情况。作为唐末诗歌批评中幸存至今的唯一的一部诗句图著作,其丰富的文献内涵,足以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冒牌记搞“舆论监督”是新闻,正牌记搞“舆论监督”是不是新闻?1月17日,3名男子因涉嫌敲诈被湖北十堰市检察院批捕。自2003年以来,3人打着“记”的招牌,专作“批评报道”,并以此要挟舆论监督对象出钱作“正面宣传”,先后敲诈了20多家单位。(2月1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另据报道,至去年年底,山西省已依法取缔非法期刊记站21家.  相似文献   
104.
电视传播中的低俗化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从学理层面上说,对低俗问题的批评在电视批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践层面上,这种批评将作为对电视传播的监督和校正长期存在下去。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正像经典作家指出的那样,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评低俗化,不能简单停留在道德批评和行政批评的一般意义上,而应当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追问低俗化现象背后具有终极意义的经济原因。因为,对于低俗化的批评,不管是侧重于伦理的追问还是学理的批评,只要看到了电视传播的现象背后的市场这支“无形的手”的作用,只要不再局限于单纯的道德愤怒和“纯粹理性批判”,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这种批评触及到了要害和实质。一句话,对低俗化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5.
新闻批评,是以新闻为手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舆论监督活动。它承担舆论监督最重要的社会批评任务,是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6.
潘海平 《新闻实践》2005,(12):52-52
最近,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一交警大队长为发泄对一篇批评报道的不满,召集警察冲击当地报社。台州市委市政府在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的同时,特别作出一项声明:“支持新闻媒体正常的舆论监督,切实维护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中共浙江省委今年7月出台《舆论监督制度实施办法》,鼓励新闻机构依法实施舆论监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明确禁止  相似文献   
107.
罗强 《声屏世界》2005,(12):31-31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即“新闻媒体所刊播的批评报道似乎很有受众面和收视率”。其实,这是一个被少数受众群体和一些新闻从业人员曲解了的错误信息。  相似文献   
108.
吴靖  云国强 《现代传播》2005,16(2):13-17
本文认为,媒介批评是文艺批评在大众传媒时代的延续,也是文学公共领域乃至政治公共领域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元素.但是在学术批评的专业化和传媒批评的商业化双重压力下,媒介批评的空间正在缩小,其培育公共理性的启蒙作用也日趋衰弱.作者批判性地梳理了学院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和视角,指出现存媒介批评范式在关注范围和切入角度上的局限.本文认为,媒介批评的对象应该扩大到所有具有社会文化意义的文本,尤其是通俗文化和边缘文化的文本,而不仅仅限于机构化的大众传媒所制造的话语;并且批评的切入点应以剖析文本所折射出来的权力关系及其变化,或解释文本的社会现实意义为指导,而不是拘泥于从既有理论框架推导出对文本的标准解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媒介批评的包容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109.
当前在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和团结稳定鼓励的舆论监督方针的前提下,适时适度地搞好批评性揭露报道,不仅是媒体应尽的职责,而且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艺术,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既然我们的生活中还有消极腐败现象,我们就没有理由放弃批评报道的武器。如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丑恶现象不予应有的揭露,对违法违纪的典型案例不进行曝光,  相似文献   
110.
给力的幽默     
四年级刚接手这个班时,发觉这个班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质上常常暗流涌动。这个班里有不少调皮又不听话的孩子,特别是当老师不在场的时候,他们的爆发力就展现出来了。为了管好这个班级,我没少下工夫盯着,可还是经常弄得自己筋疲力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