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3篇
  免费   8篇
教育   4372篇
科学研究   17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159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47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众所周知,图画的阅读是最适合蒙学时期儿童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当今绘本的流行,也证明了这一点。珍视每篇课文中编者量身定做的插图并合理加以运用,既是对编者的尊重,也是给学生创设与课文贴切情境的媒介,它在带给学生视觉享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助儿童想象,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感悟能力,享受语文阅读的美妙体验。一、在插图欣赏中感悟文字之美文本中的插图,本意是用来装饰、美化,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兴趣的。但运用于课文里的插图,功能显  相似文献   
42.
绘本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把她洒在幼儿心灵的土地上,就会结出幸福的果子。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绘本教学通过"读绘本""画绘本""演绘本"从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品格培养和审美能力、动作技能和社会经验上为后继学习做下奠基。  相似文献   
43.
向杰 《教学月刊》2003,(12):32-33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方便地进行信息  相似文献   
44.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45.
艺术大师刘海粟教授以独创的艺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丰富而又系统的绘画美学思想。美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想境界;美的象征在于生命和创造;从“人的感受”到“法由心造”再到“生命的流动”;重视绘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技巧美;强调形神兼备,善于造出意境;提出气韵生动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46.
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怀。中英文诗歌在意象的作用、营造手法、选择意象之物等方面具有共同点,但由于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表述时所选择的意象之物又不尽相同。从诗话角度出发,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与中西美学的不同呈现出同一态势。  相似文献   
47.
诗歌属于文学体裁的一个分支,讲求音韵、形式和意境,因此很难被成功地传译到另一种语言中去。文化翻译观的领军人之一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认为诗歌翻译是种子移植,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基因转换,即:将原语主要特征的文化基因片在译入语中重组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规范。以古诗《游东田》及许渊冲的英译本为例,从音韵美、结构美和意境美三方面来分析译文中文化转基因的成功体现。  相似文献   
48.
“虚静”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背景。早在春秋时期,“虚静”这一文化现象就已经形成。道家的创始者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就是返本复初,他认为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圆圈。道家所倡导的虚静观对国人心理影响甚重。正是这种虚静思想的影响才形成了华夏民族特定的审美心理。“虚静”观对绘画作品的创作与欣赏和对艺术意境的创造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在虚静观的积极作用下才使得中国现代工笔花鸟画普遍带有幽静、清雅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49.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开元间 ,西北凉州地区流行的一种乐曲 ,被称为《凉州歌》 ,或称《凉州曲》 ,属《乐府》宫调曲。凉州在今甘肃省武威县一带 ,王之涣的《凉州词》 ,可能就是根据《凉州歌》填写的歌词。盛唐时期的边塞诗 ,是当时社会的产物 ,它歌颂了唐王朝开疆拓土 ,文治武功 ,国力强大 ,歌颂了祖国边疆山河的壮美 ;同时也反映了边塞长年征战之苦。《凉州词》正是这些边塞诗中独具特色的佼佼者 ,故千百年间为人们所传唱。盛唐诗重气象 ,后人称之为盛唐气象 ,这是一种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50.
国内大部分学者普遍认为王国维的"境界论"和"意境论"没有区别,对此,论文从《〈人间词乙稿〉序》和《人间词话》进行分析,得出王国维的"境界论"是在其"意境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境界论立足于中国传统,融合了西方的理论观点,从而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