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5篇
  免费   5篇
教育   1965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6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文学类的,实用类的,也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考场作文,其实都离不开基本的表达方式,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就什么也建立不起来了;如果说内容是一篇文章的血肉,那么表达方式则是一篇文章的骨骼.从许多考场作文成功的案例来看,一些考生也正是善于运用一种或两种表达方式,写就了一篇上好的作文.  相似文献   
252.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诗言志,诗言情”,人们可以通过诗歌来反映生活,抒情言志,可以用诗歌来进行“人文”与“科学”方面的教育,培养立身处事、济时应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诗歌教学也成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孔子提倡诗教,唐宋时期以诗赋取士……诗歌教学向来深受国人重视。然而,曾几何时,诗歌教学被淡化了。尽管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了一些诗歌作为点缀,然而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多大热情。至于作文练习,诗歌则与屈原同命,惨遭放逐。原因何在?因为高考不考!  相似文献   
253.
古代诗歌中的草,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1)以草起兴;(2)以草布景;(3)借草以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表现他人瓣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54.
司马迁在《史记》中发愤抒情,为中华民族写心。他自觉将“诗言志”的艺术观念移植到《史记》中,完成了从“诗言志”到“史言志”的转变。这正是《史记》文学性得以产生的根本。  相似文献   
255.
“托物言志”是中国历代诗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现代散文中对这一手法的运用,根据对作者、物、志之间关系的不同处理,可辨为三个不同的方法:运用联想,由物引志;巧借形象,志隐物中;构筑意境,物态要融。这三种方法,物与志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256.
江帆 《同学少年》2008,(2):11-11
抒情,就是作者借助文字抒发感情或表达爱憎。抒情具有点明题旨、升华中心的作用,各类文章都离不开它,记叙文也不例外。同学们在写记叙文时,抒情的文字最好安排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这样可以起到确立文章感情基调或升华主题的作用。即使想在文章的中间进行抒情,也尽量安排在一个部分的开头或结尾,以领起或总结这一部分。那么,怎样在记叙文中进行抒情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257.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创作的两个极其重要又极其普遍的方法.本文以具体而丰富的素材,从景与物两个不同的角度详尽地介绍了写景状物诗中情景交融、托物言志两种典型的创作手法的运用及相关的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258.
陈洪团 《文教资料》2008,(8):128-129
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是一首令人心神陶醉的抒情乐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则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融的有效对话平台.在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如果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语文知识点的条条框框中,那么,作品本身包含的人性美势必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259.
马晓培 《文教资料》2008,(28):142-145
从浪漫抒情转向哲理沉思,再到自我否定,赞美自然人生,冯至的诗歌创作走过了一段执著追求的心路历程,从<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到<十四行集>的每个单个诗集中,冯至都在用心书写着自己的诗歌追求和人生感悟,由浪漫而哲理,由艺术而人生.冯至的诗歌也如其人生一般,本文将重新解读三部诗集,整体性的透视冯至的诗作人生.  相似文献   
260.
在市场消费和技术进步的强势推动下,通俗歌曲和短信已成为主流的大众抒情话语.多重话语悖论的存在表明,通俗歌曲歌词和短信在抒情上与身体的关系过度亲密、在审美和精神内涵上显示出同质化平面化的特点,与经典文学抒情话语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作为大众审美文化形态,通俗歌曲和短信仍然有着不可忽视和替代的价值,通俗化、大众化也从来都不是文化艺术的耻辱,需要警惕的只是过度的低俗化或"伪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