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59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13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严酷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群体性格以及认知和表达方式,进而决定了传统中国文学的抒情特色.认识和理解中国文学抒情传统形成的必然性,有助于对传统中国文学在现时代走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2.
《小狗包弟》是巴金散文集《随想录》中的名篇.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写人记事散文以事为形,以情为核,情随事现.本课以循事缘情为总体教学思路,以有效语文活动为支撑,引导学生精读文本,理解文中写事与抒情间的关系,学习解读同类文章的方法.通过阅读文本,感受作家巴金伟大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973.
“入妙文章本平谈,等闲言语变瑰奇。”出自宋代戴复古的《读放翁先生剑南诗草》一诗,意谓至为高妙的文章原本就是质朴自然的,貌似平常的词语组合起来就显得新奇超拔。我认为,用这两句诗来形容朱自清的美文,是再恰当不过了。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中这一千古名句道出了人类一种共同的情感体验。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更是将此情表现到了极致。凡读过先生这一早期代表作的人,无不被文中描写的父子在车站中分别时所表现出来的相爱相怜的真情挚感所打动,同时也为作者别具一格的抓住背影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所折服。…  相似文献   
974.
《谗书》是一部匡政济世、发愤抒情之作。罗隐以儒家思想为内核写作《谗书》是为了自荐,而非自谗。罗隐洞悉时事,认为只要君明臣贤,挽救时局是有希望的;身处乱世,位居下位的士人也要保持操守。《谗书》的发愤抒情往往掩盖了作者匡政济世的目的,作品中浓烈的情感是由若干因素凝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975.
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是读者运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品味、评判,从而实现鉴赏的目的。诗歌鉴赏要求鉴赏者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一定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976.
韩吉辰 《家庭教育》2007,(6S):25-25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周豆豆唱着歌进屋,和他一起进屋的还有黄小博、抒情大王李小白。他们是一个学习小组的。  相似文献   
977.
科技英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高校科技外语教学及翻译的实践,探索出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语体特点,以促进语言研究,提高理工科高校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978.
曹操主张“歌以言志”,但“志”中含“情”,是对《毛诗序》情志论的承袭。在如何言志抒情的问题上,则主张“正而不谲”,而与《毛诗序》的“主文而谲谏”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979.
论文从早期、中期和后期来考察穆旦新诗写作追求现代性过程及其表现,探讨他的研究型写作和创制“新的抒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980.
明月是中国古典学中最为重要的题材和意象之一,它与边塞战乱、游子思归以及作的人生机遇等紧密相连,成为历代学永不磨灭的主题意象.诗歌中的月千姿百态、意蕴丰富;散中的月清新绮丽、平而不凡;诗赋中的月丰富多彩、优游闲雅;神话中的月离奇玄秘、变化多端.月的“盈亏轮回”、“可望而不可及”、“广寒高洁”等特性成为诗人、作家托物寄意、抒情言志的客体和叙事写实的题材,或直喻淡泊名利,或折射洁志高存等,给读以艺术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