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2426篇
科学研究   205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222篇
综合类   152篇
文化理论   447篇
信息传播   2175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348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615篇
  2014年   1270篇
  2013年   1052篇
  2012年   1822篇
  2011年   1949篇
  2010年   1559篇
  2009年   1605篇
  2008年   2614篇
  2007年   1498篇
  2006年   1359篇
  2005年   1486篇
  2004年   1289篇
  2003年   1797篇
  2002年   1306篇
  2001年   1001篇
  2000年   77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71.
一般认为,会议报道是一种枯燥的、程式化的东西,以至于部门主任在编前会上报题时,如果本部门会议消息太多,都不好意思向总编辑交待。实际上,我们许多的会议报道确实也不如人意。   会议报道真的就那么没意思吗 ?肯定不是,没意思的只是记者没有带着积极寻找新闻的心态去参加会议,而是为报道会议而报道会议,写出来的东西干干巴巴,没有价值,没有可读性。   会议应该是新闻报道的一个主要对象。为什么这样说呢 ?顾名思义,会议会议,就是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议论事件、讨论工作、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参加会议的人来自各方面,有着不…  相似文献   
172.
现在,报纸正经受着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报纸间的竞争硝烟滚滚;广播电视的新一轮改革以及网络媒体的兴起,给报纸更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鉴于电子媒体目前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具有即时性,而开掘不深的情况,搞好深度报道便成为报纸与新兴电子媒体竞争的一个制高点。写好深度报道就要下功夫写别人眼睛“看不到”和“看不透”的东西。 所谓写“看不到”的东西是指,除了写现场所见所闻外,还得写记者在现场未能目睹的或是别的媒体记者尚未发现的一些东西。这就要依赖记者的发现力了,即善于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开展新闻追击,跟踪采访调查,获…  相似文献   
173.
174.
175.
176.
黄立新 《中国广播》2002,(10):45-46
记者口播是近年来广播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报道体裁。在日常报道、重大活动,以至评奖创优中都常常见到记者口播这种形式。这种比现场报道更为宽泛的文体越来越受听众喜好是有着深刻背景的。一方面,记者口播比现场报道对报道场景的要求宽松,可以承载更多的富于广播特色的报道。另一方面,广播更注重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7.
今 年6月举办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虽然“不幸”遭遇世界杯风暴 ,但还是显示了足球以外的另一种激情。9天里 ,上海国际电影节放映600多场次 ,票房近500万元 ,吸引海内外嘉宾四千多人次。然而 ,在这些令人自豪的数字和热闹的场景后面 ,以及透视电影节之外的种种怪现象 ,我们却看到了媒体的悲哀。层出不穷的尴尬电影节同样是媒体的狂欢。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了五百多名记者 ,90 %来自国内 ,通讯社、电视、广播、杂志、报纸各路兵马聚会 ,电影节的研讨会和新闻发布会几乎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而尽管电影节上…  相似文献   
178.
所谓“介入性报道”,就是记者或单独或与职能部门联手介入实际工作中,在实际体验、现场目击、跟随检查、直接对话、实地采访中,通过“实况直播”,反映工作状况,实施舆论监督,推动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揭示深层次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报道方式实现了党报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服务性的有机统一,有效地激活了军事新闻宣传,使报纸受到了读者的关注与喜爱。  相似文献   
179.
新闻的力量来自哪里?--以"两会"报道的创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力量源泉一 :人 ,有血有肉的人新闻的力量和冲击力在于其个人化。只有个人化的新闻 ,才能够在报道的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受众注意力 ,激起受众的极大兴趣。所谓新闻的个人化 ,就是通过人们的个人故事、体验为切入点和线索来报道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 ,或解释新出台的法规政策等。优秀的记者在报道重大新闻时 ,总是从某个个人的视角出发 ,以小见大、贴近读者 ,从而顺其自然地引出对重大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 ,无论这种新闻是长篇特稿、通讯、专栏、会议新闻 ,还是领导人会见的消息 ,都至少需要一张有血有肉的人的面孔。可是 ,长期以来 ,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0.
新闻报道的七个创新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 闻报道有双重来源 :客观素材与主观加工。加工需要创新。创新是改变新闻素材形态并提升其价值 ,以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受众的行为。以下七个方面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一、挖掘意外意外 ,也就是出乎意料的“偶然”。黑格尔认为 :“偶然性一般讲来 ,即指一物存在之根据不在其自身而在他物。”不在自身 ,就偶然写偶然就没有多大价值 ,哪怕你有足够的运气 ,撞上泰坦尼克号沉没 ,也只能写成一条就事论事的海难消息。而因为偶然的根据在他物 ,就必须通过偶然寻找其根据 ,挖掘意外背后的内涵。一般说来 ,意外“出现”容易引起重视 ,与之相对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