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83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秋 《课外阅读》2007,(5):42-43
有成语“党同伐异”、“同仇敌忾”,都是讲“同”的意义。相互之间,“同”,会精神振奋,声威大作,反之,如果双方是“仇家”,局面会如何呢?大打出手,不共戴天?  相似文献   
52.
《番客谣》作为一首史诗性的作品,描写旧时代华侨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历尽千辛万苦的悲剧遭遇,也写出新时代华侨随着祖国的新生而受到关怀和叶落归根的悲喜交集,全诗站在生活最底层的“番客”的角度,写出他们普遍的生存境遇和痛苦,表现了诗人爱国爱乡、心切民物的精神。  相似文献   
53.
语文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引领学生的情感,在情感的海洋里徜徉的。一、以情激情,引领学生探求情感阅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最基础、最主要的途径,是语文之根、学习之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引导学生进入作品境界、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和智慧的产物,不但要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  相似文献   
54.
众所周知,语文阅读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与作者、人物同悲欢,共爱恨,以求在心潮澎湃、情感共鸣、物我交融中强化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注入,引发学生情感,增强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一、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联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  相似文献   
55.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魅力课堂,披文入情,不断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与生机,全面调动学生的情感,充分展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56.
王春艳 《考试》2009,(7):45-4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去探索、去创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利用导语、借助电教、设疑问难、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热情,使思维不断深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7.
一、喉头位置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喉头就是一个精巧的发声器,它是由甲状骨和环裂软骨及各种披裂肌组成的.各种披裂肌的收缩和放松,牵动着披裂软骨,迫使声带闭合、分开、绷紧和放松.  相似文献   
58.
 On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imicifuga (Ranunculaceae)is described from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t is C. lancifoliolata X. F. Pu et M. R. Jia.  相似文献   
59.
对"五幅秋景图"的品赏解读一直是<故都的秋>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1期里,围绕"如何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这一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故都的秋>的教学讨论中,通过量化分析得出结论,这一教学内容的出现频率高达93.3%.于是,讨论的主持人追问:"为什么要确定这些内容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真的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故都的秋>吗?"我想,问题并不在五幅秋景图本身.所谓"披文人情",问题在于对这五幅秋景图的课堂解读能多大程度上还原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彰显经典文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0.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笔流畅优美,风格清新典雅,构思精巧细腻,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意蕴深厚,是现代文学的经典美文.对这样的美文,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析方式,必然会淡化美文的色彩,瓦解美文的生命,不能彰显美文之美.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应该直面于"人",根植于"爱",发轫于"美",着力于"导",作用于"心".那么,如何通过教学传递这份美?让学生感悟、收获这份美?我觉得美文需要教师"美教",也需要学生"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