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作为一位出生于印度婆罗门家庭的作家,虽然自出生起便远离了故土,但印度文化一直根植于其成长期,以至于V.S.奈保尔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有着浓厚的印度文化特色,甚至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感谢词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高兴极了。这完全是意外的荣誉。这是对英国,我的家乡,以及对印度--我祖先的家乡的巨大贡献。”本文将就V.S.奈保尔的代表作《抵达之谜》来探寻印度文化在其创作中的影响和地位以及作者本人的印度身份。  相似文献   
172.
如果我们能如俄罗斯知识分子那样,坚持住自己的独立和信仰,那么最高的力量仍然存在而没有毁灭。过去百年,我们"以俄为师""以苏联为榜样",以"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为奋斗目标,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康庄"大道"。沧海桑田,历史的变革如同白云一样从我们头顶飘过。尽管我们向往俄苏的激情已经消失殆尽,但其潜在的影响确如草灰蛇线,伏脉千里。我们势利地睥睨冷落自己曾经的俄苏情怀,历史记忆与文化常识也被截然切断,殊不知历史已经参与到现实中来,成为现实担负不起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3.
纳博科夫创作的《洛丽塔》是一部在小说艺术上有极大创新的作品。从谜一般的结构布局中体现出时间主题 ,打破了权威的时空观、历史观、真实观 ,提出了关于时间新的思索。小说制造了许多阅读障碍 ,读者的被迫性参与使阅读活动成为了创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4.
哲学意义上的马克思是始终带着对人的高度关注开始其哲学探索的."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不在人之外,而在人自身,在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实现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最高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生成的现实表征.  相似文献   
175.
对象化与异化的二律背反是历史之谜。消灭私有制是历史之谜的初步破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之谜的完全破解,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当代人类实践,是历史之谜的当代解答。科学发展观的人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的人本主义,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6.
《〈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谢志民关键词周硕沂,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辨正周硕沂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2年第5期发表了题为《〈江永“女书”之谜〉注释谬误评述》一文(以下简称周《评》)。据称从谢志民《江永“女书”之谜》...  相似文献   
177.
杨柳 《山东教育》2003,(15):38-3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些动物竟像人一样会自杀,甚至集体自杀。大王乌贼神秘死亡1976年10月,在美国科特角湾沿岸辽阔的海滩上,突然涌来成千上万只乌贼,它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地游向海岸,搁浅死亡,尸体布满了沙滩。人们目睹了这番情景,采取了各种办法救援,却毫无效果。事态并没有到此结束。11月,乌贼集体死亡现象又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蔓延。有时一天死亡的乌贼竟达10万只之多!如果按每只乌贼平均重340克计算,那么每天就要损失成万吨的乌贼。这场惨祸一直延续了两个多月,直到12月中旬才告终止。近几年来,在英国、冰岛、丹麦、挪威、芬兰、日…  相似文献   
178.
在社会主义现代史上,有两个斯芬克斯之谜:一、为什么像毛泽东这样的伟大人物晚年会犯错误;二、为什么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缓慢。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有两个体制新发现,科学地揭开了这两个谜底。也为我们在认识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79.
李汝 《语文学习》2020,(4):43-45
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柳宗元劈头一句“自余为偻人”,便点明了罪官的身份,“恒惴栗”则与后文的“意有所极,梦亦同趣”相呼应,展现了其难以片刻逃脱惴栗心境的痛苦。而当柳宗元发现西山,“攀援而登,箕踞而遨”以至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与前相比,转变反差巨大而又突兀。何以如此?笔者以为,柳宗元通过游览西山,抵达了自身。  相似文献   
180.
任秋凌 《成长》2007,(10):66-69
很多人也许没有听说过“博克森人”,但在世界考古界,这却是一个无人不知的名词,它是瑞典的“国宝”,是瑞典保存的最古老的人类骨骼。但关于“博克森人”的历史事实,即使是当地的考古学家也知之甚少。“博克森人”究竟是怎么死的?尽管当地有很多传说,但对于考古学家而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