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8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教育   31183篇
科学研究   3205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1603篇
综合类   1133篇
文化理论   84篇
信息传播   1625篇
  2024年   547篇
  2023年   1842篇
  2022年   1033篇
  2021年   936篇
  2020年   936篇
  2019年   981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809篇
  2016年   1235篇
  2015年   1847篇
  2014年   3823篇
  2013年   2552篇
  2012年   2639篇
  2011年   2686篇
  2010年   2244篇
  2009年   1955篇
  2008年   2276篇
  2007年   1689篇
  2006年   1239篇
  2005年   1127篇
  2004年   1248篇
  2003年   1266篇
  2002年   1018篇
  2001年   789篇
  2000年   664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一、教学目标(1)明白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会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培养学生从"从形到数"的转化能力;"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3)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若能对有内涵的基础性典型题目,有效地进行变式教学,则可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以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崽维发展.几何概型的有关问题即有着这样的作用.几何概型是一种特殊的随机事件  相似文献   
993.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更重要的是,其公式运用之灵活、解题方法之多样、构思变换之巧妙,特别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启迪智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三角变换又是其精髓所在,三角变换包括角的变换和三角函数式的变换.进行角的变换时,  相似文献   
994.
<正>圆内经常用到有关切线长的计算问题,每次做题时,无论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学生们都是在反复证明切线长公式.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不要总是重复一些基本工作,而是通过学生的探索努力去找寻一类公式,在不增加定理、公式个数的前提下,既培养了探索精神,又展示了数学的美,还节省了做选择题、填空题的时间,符合数学中的"缩略式"思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5.
<正>今年苏北四市的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结束后,有幸聆听了本校一位老师的一节试卷讲评课.本节课主要围绕这次质量检测试卷的第17题的第二问进行展开,听后有些感触.题目已知位于y轴左侧的圆C与y轴相切于点(0,1),且被x轴分成的两段弧长之比为2:1  相似文献   
996.
<正>探求满足某些已知条件的点的坐标是中考数学的常见题型.这类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非常精巧,解题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漏解、错解,甚至无从下手等现象.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一题型的特征与解法,本  相似文献   
997.
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和顶点式后,需要将一般式通过配方的方法转化为顶点式,从而找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在此基础上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解决相关的问题.但同学们在用配方法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典型的错误.这里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98.
<正>图形关系的存在性问题也是近年各地中考的一个热点,本文例举2010年中考试题中的此类问题进行分类解析,旨在探索解题规律,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99.
<正>许多中考试题实际都是以课本上的原题为基础,进行变化引申而成的一些新题.如果对课本上的原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对于中考复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举一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在解某些数学题目时,可在原式中添加“a+(-a)”这种形式的项(a表示某个解析式),巧妙凑成一种熟悉的有规律可循的式子,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这是数学中的一种解题技巧.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